新闻中心

车骑山:避地之乡丘壑美

2024-08-25 18:52

来源:越牛新闻

嶀山以东,四明山以西,三界以南,嵊山偏北,有山名“车骑”,位于剡溪东畔,现属于仙岩镇禹山村。南宋高似孙《剡录》载:“车骑山,谢玄之居也。”东晋谢玄曾在此定居,他的孙子、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还有唐代著名诗僧皎然(俗姓谢,自称谢灵运十世孙)也曾隐居此地。皎然留诗“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可见自六朝以来车骑山也称谢公山。

车骑山为何名“车骑”?车骑山原为嵊山的一部分,嘉泰《会稽志》引《越州图经》说: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为会稽内史时“尝于此山立楼居止,后人因以为名”。谢玄在淝水之战大败符坚后获封车骑将军,隐居之地便被后人称为“车骑山”。

登上车骑山 高利华/摄

是什么吸引车骑将军谢玄定居此地?郦道元《水经注》描述了车骑山的地理位置和谢玄旧居的建筑气势:“右滨长江(曹娥江),左傍连山(嵊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号桐亭楼。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烟,杳然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剡录·古奇迹》也有记载,到了南宋车骑山上依然有谢车骑的坐石,“石在宝积山,石磊磊叠叠,如梭如凿”。如今,桐亭楼和三精舍已湮没在岁月的烟尘里,不可见了,但山上留有谢车骑坐石、宝积寺遗址、敕书岭古道等。

登上车骑山高处,入目是大片茶园并一汪清澈的湖水,茵茵绿意,沁人心脾。东南面可远眺四明山,北望是覆卮山,西面隔剡溪与嶀山相对,居高临下,剡中景色一丘一壑尽在眼前。游目骋怀,心旷神怡,世间纷扰仿若就此烟消云散。历史上慕名寻访车骑山的诗人也络绎不绝,感觉此地山水俱佳,是避地隐居之乡。

南朝虞骞访友于车骑山,写道:“扪天上云纠,礜石下雷奔。澄潭写度鸟,空岭应鸣猿。”如入仙界。谢灵运《述祖德》载:“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谢道韫《登山》诗以为:“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言此地是可“舍尘物”“尽天年”的。唐代皎然多次写诗:“芳草白云留我住,世人何事得相关。”“意中云木秀,事外水堂闲。”写车骑山山景之美,其《山居示灵澈上人》云:“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这是从车骑山山景中明悟了禅机。唐代颜真卿在《赠僧皎然》中感慨车骑山实乃“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之地。

车骑山北车骑山村 高利华/摄

车骑山正北山下有一村落,叫“车骑山村”,至今还保留着与车骑将军谢玄相关的历史文化元素。

进入村口,桐亭楼原址上有两棵700多年树龄的参天古樟树,古树旁有一六角凉亭——车骑亭。微风拂面,樟叶簌簌,凉亭倒影微微,湖光潋滟。我们走近车骑山村,便见几只大白鹅欣哉欣哉朝我们奔来,好不热情。

李岙村紧挨车骑山村,自李岙村上车骑山,有一条小路,俗称敕书岭。相传朝廷文书凭借这条道路传送到车骑将军谢玄手中。据说从车骑山南下,在十八都江畔,还有将军潭、将军石等与谢玄相关的遗址和传说。

六朝谢氏家族在剡中的遗踪一直是后代诗人颇感兴味的吟咏题材。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居剡溪之嶀浦,与祖父谢玄的车骑山别业隔剡溪相望,此地山水清嘉,丘壑尤美,人物风流。其山水诗创作,是否有受祖父影响?如是,其后兴起的唐诗之路与此地当是颇有渊源了。

指导:高利华

作者:余文艺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