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你可能遇到了“虚假发货”

2024-08-25 18:39

来源:

购买3件衣服,先是漏发2件,补发后商家又说快递被召回。一次下单前前后后折腾了近一个月,广东市民陈娟至今仍只收到了1件衣服。陈娟用“糟心”来形容这段网购经历。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遇到物流异常、商家召回包裹等情况的“倒霉”消费者并非个例。这种情况被统称为商家虚假发货,即商家在买家付款后,并未真正发货或发货的物流信息与实际不符。一些商家通过虚假发货的方式,让消费者在未收到商品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货,规避正常交易流程。

快递到站后被拦截

买家迟迟收不到货

广西的耿晓被一个订单搞得焦头烂额——15天预售期加7天快递运输过程,网购的3件服装依旧不见踪迹。“快递员告诉我,卖家拦截了我的包裹。”耿晓感到气愤,她在购物平台询问店铺客服,客服称是因为“发错了尺码,所以召回补发”。

耿晓隐约感觉这是商家的某种“暗箱操作”,她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了相关信息,也把自己的经历发在平台上与网友交流,这才知道,自己遭遇了商家的虚假发货套路。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网购消费者都曾有类似遭遇。商家通常会以“发错货召回补发”“快递破损”“换了单号忘记更新”等说辞来拖延发货进程。

不少消费者在第一次遇到类似情况时通常会认为是“偶然事件”,选择退款,而在接连遭遇类似情况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可能受到了侵犯。

规避平台监管规定

商家快递互相串通

专门对此类现象进行过相关研究的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许越程告诉记者,少数商家由于售前缺乏对订单数及出货量的合理预判,超额销售后既不愿损失客源,又碍于平台制定的发货时效规则,便玩起虚假发货把戏,为填补库存争取更多时间。此外,预售刷单、数据造假和恶意收集买家信息进行转卖也是虚假发货的常见原因。

有电商从业人员向记者透露:“有些商家搞促销打折,发现销量很好就不舍得低价卖出,于是选择虚假发货。”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预售时折扣力度很大,有时甚至是亏本经营,于是利用虚假发货,既推高了销量数据,也不会造成实际损失。

在广东揭阳经营多年童装网店的黄娟告诉记者,虚假发货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虽然网购平台会有相关的监管规定,但是‘下有对策’,商家还是会选择新的方式来规避”。

采访中,有快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虚假发货实则是有的商家和一些快递网点共同配合的“骗局”。“有一些商家会和快递员说好,快递员会给商家一个单号。”广东揭阳某快递驿站工作人员说,部分商家会和快递网点串通,在“技术”操作下,平台会显示虚假物流信息。

虚假发货涉嫌欺诈

平台不能一赔了之

记者询问相关电商平台,客服对“卖家虚假发货怎么办”作出的回答是:如果卖家已经对交易操作了“发货”,但实际上未进行发货且双方沟通无法解决,建议买家及时申请退款。

从采访情况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发货迟迟收不到货的情况后,通常会选择直接申请退款了事。有时,因消费者未注意,在发现虚假发货情况时商品可能已经确认收货,消费者需经历漫长的拉扯维权,最后也只是要回本属于自己的货款。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白白浪费了时间,虚假发货商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中国传媒大学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商家的虚假发货行为,属于典型的合同违约侵权行为,不仅违反电商平台规则,影响自身信誉,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基于刷单或其他不正当目的,商家根本没有履约能力而虚构库存进行大批量虚假交易,这种情况涉嫌构成欺诈。

郑宁认为,主流电商平台已制定相关规则,加大对商家虚假发货行为的惩罚力度,比如按照商品实际成交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消费者赔付红包等。但从平台端来看,惩治虚假发货行为不能一赔了之,需采取更多有效规约,如采取下架商品或服务、平台禁入等措施,提升存在此类失信行为商家的违规成本;同时应充分回应消费者维权诉求,畅通维权渠道,形成消费者反馈与商家信用评价的关联机制。(据《法治日报》)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黄晨珂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