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真正的启蒙,还是在小学时。我的音乐老师,一半时间教我们唱儿歌,一半时间教我们唱越剧。这是她自发的,因为她特别喜欢越剧。我真的特别感谢她,就是因为有像她这样的老师存在,才会有更多像我们这样喜欢越剧的孩子。”近日,嵊州土生土长的当红越剧小生陈丽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她小学时期的音乐老师,为她种下了喜欢越剧的种子,让她得以为越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添砖加瓦。
陈丽君的家乡嵊州,是越剧文化的发源地,嵊州市充分依托中国越剧之乡的文化优势,持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越剧进校园”工作,以教育推进文化传承,以戏曲丰盈综合素养,积极打造戏曲育人的特色品牌,让越剧戏曲的种子在嵊州校园生根发芽。
在课程中孕育爱越剧的种子。嵊州市教体局以校本课程为抓手,先后从越剧的事、曲、人三方面入手,编写了《越歌悠悠》《我爱越剧》《趣味越剧》《越韵古诗》《越剧》等校本课程专项读本,其中《越剧》自2017年通过省级教材评审后,一直被列为浙江省地方课程教材,并在小学四年级课程中开设每月两课时的越剧教学,为学生播下“识越剧、品越剧、唱越剧、爱越剧”的种子,每年受教学生超5000人次,实现了课程背景下越剧进校园的全面普及。
在活动中厚植越剧的土壤。越剧小明星赛、亲子越剧大奖赛、戏服道具设计比赛等一系列紧扣越剧元素开展的多彩活动,为校园里的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亲近越剧的氛围,也拥有了更多体验越剧、展示越剧的舞台。嵊州市教体局还借助“越剧进校园示范学校”的创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开展越剧教学的软硬件实力,并充分借助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地域资源,通过学时培训等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越剧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厚植学唱越剧的土壤。
在育苗中绽放越剧的花朵。越剧作为一种戏曲艺术,有着其特有的专业性,尤其是对于小学、幼儿园“萌童”来说,学起来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嵊州市教体局在做好普及教育的同时,鼓励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积极挖掘校园内具有越剧潜质的优秀苗子,采用多路径开展越剧育苗行动。如嵊州市城南小学、甘霖镇中心小学、罗星幼教集团等,将校园内喜欢越剧又有天赋的孩子组成梯队式越剧社团,安排校内学校音乐教师和邀请文化馆、越剧艺校等外来专业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越剧教学。截止2024年,全市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的学生已达64人次,居全国前列。
越剧在融合中大放异彩。嵊州市各学校不断推陈出新,在“让越剧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深度相融”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城南小学的“越韵古诗”把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的85首古诗都谱上了各个越剧流派的唱腔,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诗词和戏曲“联姻”的意韵之美;仙湖幼儿园自主开发了“越韵眼动操”,将视力保护与越剧韵律感知、越剧手势眼神学习有机整合,实现越剧艺术推广和保护视力完美相融;莲塘小学等学校以越剧曲调创编“好习惯越韵童谣”,推广《就餐歌》《学习五习惯》《环保歌》等一系列越韵童谣,在潜移默化和花样翻新中寓教于越,让越剧教学与德育教育巧妙结合。
在推广“越剧进校园”的进程中,嵊州走出了一条从幼儿园到中学、从课程到活动、从艺术到文化、从传承到创新的新路子,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嵊州样本。(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