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度融入跨国供应链 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8-23 15:53

来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跨国供应链。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日趋增大的当下,绍兴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新的外部挑战。因此,绍兴要以人才、企业和平台为着力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国际竞争,加强国际人才合作,与海外厂商、海外市场实现深度绑定,加快构建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形成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跨国供应链生态。

一是人才先行,提高教育办学国际化水平。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融入跨国供应链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着眼于绍兴、浙江,还应着眼于全国乃至全球。2022年,绍兴入选国家引才计划的人才数量领跑全省和全国同类城市,且首次入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候选城市。2023年,绍兴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数量继续领跑全省,城市人才吸引力居全国第23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遇期,绍兴更要抢占先机,提高教育办学国际化水平,在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的同时,对标国际高水平办学标准,在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上努力与国际接轨,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取长补短,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优质人才,构建年轻化、国际化、开放式城市人才生态。以人才为抓手,助力企业“补链”“强链”,为加强跨国供应链合作做好人才准备。

二是企业为本,实现供应链合作互利共赢。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业强市“4151”计划的实施,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绍兴工业增长的“压舱石”。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闭门造车,在利用好国内大市场的同时,还需要利用好国际大市场。绍兴要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强化本土企业与海外企业跨国供应链合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海外服务业大举进军国内市场之际,抓住机遇,引入优质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支撑,为本土特色产业注入活力。同时,绍兴还要顺势转变对外开放模式,鼓励企业探索构建跨国产业生态,从传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逐步转型为以研发共享、标准共建、专利互认为主要模式的跨国供应链合作,争当供应链中的“链主”型企业,以利益相互深度绑定的方式,维护供应链安全。

三是平台出海,构建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创新,而现代创新又离不开国际合作,当今世界大多数创新突破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全球创新网络。要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对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科研创新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一方面,要积极引入海外优质科研资源。以本市科研平台为抓手,筑巢引凤,与海外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开展合作,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引入一批国际合作典范项目,然后形成示范效应,实现成果共享和知识技术流动。最终通过平台合作,带动本地就业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绍兴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去获取海外优质科研资源。积极鼓励优质本土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主动在当地寻求科研创新合作,与海外创新主体一起,共同研发共性技术,形成跨国产业生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绍兴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