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至今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组织多学科团队,对绍兴地区开展古代水利专项调查,确认古代水坝遗迹25处,其中测年确认越国水坝11处,揭示了越国都邑外围大型水利系统的概貌。我们的记者跟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走访了水坝遗迹。
在绍兴市上虞区西部的长塘镇,这处现存约270米长、60米宽、高度12米,一眼望去宛若一片竹林的山塘 就是考古团队在绍兴发现的第一处越国水坝——长塘水坝。2022年10月,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宁远带领团队找到这里,根据前期在良渚考古工作中总结的一套古代水坝的快速调查方法,辅以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确认水坝位置,成功验证其为越国都邑外围 大型水利系统的一部分。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 研究员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考古项目领队 王宁远:
建这个坝的时候都是用山上挖来的生土,里面没有包含物的,所以你很容易把它当成一般的自然山,找的方法实际上是这样,我们拿一个五六十年代的卫星影像,给它配准,可以定位的,我们就在图上找。我们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坝的,我们选的地点其实就是这里, 因为这是非常显著的,这边一个山谷,山谷的口部横过来,垂直于水的流向,到这边来勘探,就在这里钻,断面上一刮, 确认就是人工的。
王宁远介绍,越国水坝和良渚水坝的堆筑结构以及营造技艺相似。坝芯均采用青灰色淤土堆筑,外部坝体则选材黄色黏土。坝坡两面为斜坡,顶部是平面,横截面呈梯形。
王宁远分析,绍兴地势南高北低,夏季山区容易出现强降雨,同时北部平原当时濒临大海,又容易受到咸潮侵袭。这种坝型结构和堆筑方式能有效抵挡山洪冲击,同时也能保证水坝自身的稳定性,因此在良渚时期兴起后一直沿用。
此前,绍兴地方的文史和水利部门对越国水利的文献史学研究已有相当积累,但并未开展系统考古调查,普遍缺少年代学依据。这次,考古人员以山塘水坝为对象,开展越国水利遗址专项调查工作。
通过两年工作,这项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 研究员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考古项目领队 王宁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在整个绍兴地区,目前为止明确的古代水坝总共有25条,其中的11条是距今2500年的,确定是越国时期的水坝,另外有几条是属于明代 、清代 ,更晚一点的,另外还有3条,1条是4700多年的大概属于良渚文化时期的,另外有2条3300多年的,夏商时期的,通过这次调查,我们首次在考古学上证实越国都邑外围存在着庞大的水利系统,证实了文献里面记载的它为兴越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条件。
王宁远说,此次绍兴越国水利系统的发现与确认既是越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也为研究中国水利史、城市规划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在绍兴地区开展专项越国水利遗址调查发掘工作。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 研究员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考古项目领队 王宁远:
最近, 绍兴越国的考古进展是很大的,比如说省考古所挖了南山、 亭山 、大湖头,绍兴考古所挖了稽中遗址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研究绍兴越国都城,其实我们现在对于都城所在的位置也只有文献上的结论, 并没有考古学的结论,我们研究了它周边的水利系统,可以分析这些水最后汇到了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很有可能会找到真正考古学意义上的越国都城的遗址。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