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日记之大观掌故之渊薮

2024-08-21 10:19

来源:

晚清四大日记中篇幅最大的当属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洋洋洒洒近500万字,时间跨度达40年【咸丰四年(1854)至光绪二十年(1894)】。

近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李慈铭日记》(全14册)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套书籍由卢敦基担任主编,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方成,为后人研究李慈铭日记、李慈铭文学思想提供了学术支撑。

10年终获出版

得知《李慈铭日记》出版了,卢敦基惊喜之余也有点惊讶。“这套书我们准备了10来年的时间,其间因为《越缦堂诗文集》出版、《越缦堂读书记》重新出版,书籍整体的设想有不小改动。”他说。由于出版花费时间较长,参与校点的陈铭和刘光永先生已经过世。

卢敦基,浙江永康人,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导师为金庸先生),二级研究员,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越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学刊》主编等职。出版有《风起云扬——汉书随笔》《金庸小说论》《人龙文虎——陈亮传》《彷徨歧路——晚清名士李慈铭》《好书纷纷入眼来》等。

据介绍,《越缦堂日记》本是李慈铭日记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甲寅日记》《孟学斋日记》《受礼庐日记》《祥琴室日记》《息荼庵日记》《桃花圣解盫日记》《荀学斋日记》《苟学斋日记后集》等,将《越缦堂日记》作为李慈铭全部日记的总称,是后人在李慈铭去世后的所为。在后世研究者眼中,《越缦堂日记》被看作是日记体散文,其写实的手法、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以及广博的学识所呈现出的鲜明个性特征,是研究晚清散文发展的重要文献。但由于古文没有标点,无法进行准确检索。

卢敦基对李慈铭颇有研究,他和课题组成员原打算集合李慈铭所有的文稿,包括日记和其他手札、手稿等,集成一套《李慈铭集》,后续由于各方原因,终以扬州广陵书社2004年影印出版的《越缦堂日记》为底本编辑出版了这套《李慈铭日记》,书中还一并收录了上海古籍出版社《越缦堂诗文集》之外的一些诗稿、手札等。

“这套书当时整理的时候,就花费了几年时间,李慈铭的文字留下来许多,但其日记中的内容,和一些书札、文稿中的内容不少是重复的,所以我们在反复校对后,首先需要剔除这些重复的部分。”卢敦基说,本次以《李慈铭日记》为总称对日记进行点校整理,系《李慈铭日记》(《越缦堂日记》)首次以点校整理本面貌呈现。本书共分14册,500余万字,兼顾李慈铭所分日记册次的同时,标示每册起讫时间,目录细化到某年某月。此外,还制作了《诗文索引》《札记索引》《人名索引》附于书末,供读者检索使用。

记者了解到,《李慈铭日记》不仅增加了标点,为方便检索,在保留用传统年号纪年法纪年,用传统阴历以数字纪月、日之余,在每年开头标注公历年份;为方便阅读,除对特殊用意的本字、古字等进行保留外,多酌情改为常见的通行字,一些由于特殊原因的避讳字,也在校对后改为了原字。

“今年是李慈铭逝世130周年,谨以此书作为后人对他的纪念。”卢敦基说。

记述朝野40年见闻

李慈铭(1829—1894),初名模,字爱伯,号莼客,晚号越缦,又署霞川花隐生、花隐生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李慈铭之所以能留名于历史,是因为其文学才能。他学识渊博,“为文沉博绝丽,诗尤工,自成一家”,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除诗文集外,还留下了一部厚厚的《越缦堂日记》,与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齐名,被后人并称“晚清四大日记”。《越缦堂日记》更是被赞为“日记之大观,掌故之渊薮”。时人传曰:“生不愿作执金吾(指荣禄),惟愿尽读李公书。”曾朴的《孽海花》小说,也取材于李慈铭的日记。

日记文字达500万左右,对清咸丰到光绪40年间的朝野见闻、人物评述、名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以及北京等地的社会风貌等内容均有翔实记述,足资后代学者参考借鉴。李慈铭在世时,其日记就被士友广泛传抄。李慈铭在京为官数十年,对于京中官员的生活状态、朝野上下对于时事变迁的应对、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剧变在民间的反应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是一份较好的多学科的史料。

从李慈铭的日记中,可以看到,在当时他文名既著,交游甚广,李鸿章、翁同龢等当朝大佬及张之洞等新进志士都愿意与他交往。工部尚书潘祖荫非常钦佩他的学问,经常请李氏捉刀,“日常接济馈问,亦殷拳弥甚”。除了这些人外,每年请他撰文者还有很多,所以润笔收入颇丰。比如同治十年(1871)十一月二十日日记记载:“夜周允豆来,送文勤(周培祖)碑铭行述润笔银八十两。”由此可见,李慈铭平时的用度很大一部分来自给他人的润笔费。

“李慈铭的日记之所以倍受学界青睐,一方面固然在于李慈铭本人的名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记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卢敦基说,日记中也记录了他的大量读书札记,仿《四库全书总目》之例,撰写书籍介绍及评论,内容涉及经史百家;日记中还录有李慈铭本人的诗词、骈文作品,对于研究作者本人的文学创作颇具参考价值。胡适在他的日记中坦然承认自己重新提起写日记的兴趣是受了《越缦堂日记》的影响。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敏霞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