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身边的关键小事,事关千家万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改善居民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一招”,也是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绿色循环的“关键一步”。绍兴新昌县镜岭镇聚焦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让“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健康生活的“新时尚”。
“加”装设备,提升设施
经过选址、设计、安装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镜岭镇5个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小屋正式落地。小屋设计人性化,屋内设有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多个投放口,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同时,小屋还配备了灭蝇灭蚊、除臭、冲洗、换气等设备,每个小屋将有1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督导员引导分类投放,并做好“环保小屋”的管理清扫工作。分类清运车每天准时清运,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现在,通过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小屋的启用,期望居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共同营造一个整洁、绿色的集镇环境。
“减”少污染,开展整治
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面提升镜岭镇的乡风文明,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镜岭镇坚持镇街村两级联动机制,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聚焦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采取拆违拆危、清脏清污、治乱治散、绿化美化等措施,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清理整理。同时,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各村开展督导检查,实行“现场调度、限时销号、定期回访”,对清理不到位的及时进行反馈并立即要求整改,树立环境卫生整治典型。目前,镜岭镇辖区范围上下整体风貌持续改善,23个村社月均问题数量总计1000个左右,整改销号率达98%以上,在二季度全市人居环境评估中居全县第一,其中岩泉村获评“红旗村”。
多点宣传,“乘”倍扩散
一是党建引导,以党建“红色”力量引领垃圾分类“绿色”发展,坚持奏响“垃圾分类就是低碳生活新时尚”最强音,依托党员大会宣教并举,深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入户宣传,现场帮助居民解答对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传播垃圾分类发展理念,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今年以来,已入户上门宣传7500户,发放垃圾分类指导手册6000余份,宣教人数已达9500人次。三是活动助推,借助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利用“小积分”推动“大文明”,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行动中来。四是培训指引,今年以来已召开相关培训会议9次,通过召开督导员培训会议,帮助督导员明确工作职责,针对生活垃圾现状和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分类方法进行了重点讲解,提升督导员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加强现场指导技巧,提升督导员现场指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消“除”误点,逐步销号
一是跟踪式考核督办。镇乡村振兴办不定期开展“集中+突击”排查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设施日常监督管理力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微信群中通报,督促相关单位尽快整治到位。同时,制定垃圾分类考核实施办法,排查中举一反三、立行立改,杜绝垃圾分类设施“建而不用、用而不管”。二是清单式销号管理。根据市县级垃圾分类督查发现的问题制定“回头看”检查清单。结合实地检查,厘清各达标镇街点位现存问题,对反馈整改问题“逐一销号”。同时检查是否存在敷衍整改、整改浮于表面以及边改边犯现象。将同类问题总结反思,推动开展同类同改,破除“治后反弹”难题。今年以来,已完成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整改64条、分类率整改105条,整改率均为100%。三是联动式履行责任。统筹“行政村、执法队、志愿者、督导员”四级力量,定期召开达标镇街点位负责人会议,合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号召党员、督导员、村民代表带头争当垃圾分类宣传员,各类志愿者等带头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推动垃圾分类承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约守。
未来,镜岭镇将继续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助力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生活“新日常”,推动垃圾分类从“愿意分”到“主动分”再到“随手分”,形成全民分类的良好氛围。
(通讯员:马幼优)
作者: 编辑:黄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