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霞帔、十里红妆,刚过去不久的七夕节,一场宋韵水上婚礼在浙东运河黄酒小镇段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拉开序幕,众多游客前来寻迹千年前的浪漫。近年来,浙东运河上的宋韵水上婚礼火爆出圈,如何打造出更多类似的爆款项目,掌握流量密码,如何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新生力”,值得思考。为此,越城区浙东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文明实践项目做了很多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运河、爱上运河,让运河文化在新时代里继续流淌、传承。
家乡河,讲好水的故事
浙东运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越地儿女,而她们也讲述着一个个运河故事。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退休教师,在听完我对运河文化的介绍后,她提出是否可以成为我们的志愿讲解者,并将她眼中的运河讲给更多人听。”浙东运河博物馆一名讲解员告诉记者,在一次次讲解中,她逐渐感受到了浙东运河的魅力与活力,也想将更多的运河故事讲给大家听。
为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新生力”,今年年初,越城区成立绍兴市首批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文明实践队伍,包括1支浙东运河博物馆志愿总队和流经区域9支街道志愿队,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河博物馆文明实践点和9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力军,形成“1+1+9+N”管理运行机制,围绕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领浙东运河文明风尚,为浙东运河璀璨文化注入文明实践力量。
与此同时,开展“运河畔·少年说”文明实践宣讲,面向全区76所中小学,9万余名学生,围绕运河发展史、沿线人文故事等,讲好运河故事;组建“运河越音”青年宣讲团,通过“运河畔·青年说”、开放麦,累计参与宣讲1000人次,听众超10万人;越城区文明实践班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用多国语言说运河文化,累计举办100余场;浙东运河博物馆文明实践点也致力于运河文化传播,目前已接待全国机关、企事业单位、游客团队等1200余批次,参观者超25万人次。
为了做好运河繁荣文章,越城区推出“一学一旅”系列品牌,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运河文化研学游系列活动,服务学生1万余人次,让运河文化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积极加快文商旅融合步伐,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助力运河龙舟巡游、水上婚礼秀、鉴湖湿地油菜花节等活动,使运河文商旅热起来、火起来。
通过系列举措与实践,越城区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文明实践队伍的固定志愿者数量迅速壮大至千人,累计解决运河沿线各类问题200余个,志愿时长2万小时。
据介绍,浙东运河(越城段)于今年3月成功入选第二届浙江省“最美家乡河”,是近年来越城区持续推进江河系统治理、打通河湖生态价值转化通道的缩影。它自西向东串联起浙东运河文化园、绍兴古城、东湖风景区、东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节点,集聚水乡风物,推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运河沿岸风俗民情的精华所在。
运河畔,我陪爸妈看电影
夜幕降临,露天电影《热辣滚烫》准时上映。夜色里,一块银幕、一台放映机,点亮了群众的夜生活。
最近,“我陪爸妈看电影”公益电影项目走进越城区灵芝街道大家境界府,虽然天气闷热,但电影精彩的剧情让居民的观影热情丝毫没有减退。
露天电影是一种乡村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值得铭记与传承。为此,今年以来,在绍兴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慈善总会的支持下,越城区把古老大运河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古越大地蕴含的孝德文化紧密结合,设计了“我陪爸妈看电影”这个有温度、重温情的公益电影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多场景”放映、“多业态”赋能、“多元化”互动,在浙东运河沿线13个镇街构建“运河文化观影带”,串联式打造独具标志性的农村电影放映品牌。
6月21日,“运河之夜 星空影院”越城区农村电影放映品牌发布暨“我陪爸妈看电影”公益电影项目在越城区陶堰街道启动,公益电影放映的第一站就设在浙东运河畔的花庄村。
“我陪爸妈看电影”公益电影项目有5000多部片源,从黑白经典到彩色巨制,各种年代的电影应有尽有,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该项目将持续到今年12月底,期间将在越城区13个镇街举办电影公益主题放映,并同步开展“我陪爸妈看电影”电影公益慈善市集,为观影群众提供慈善便民志愿服务。
越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越城区推出“运河之夜 星空影院”乡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旨在打通农村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公益电影成为弘扬传统美德、赋能乡村振兴、传播运河文化、实现精神共富的重要平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波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