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几只香瓜,是做家政服务的阿姨自己种植并送到我家的。瓜到嘴边,自然能闻到一种瓜熟蒂落的清香。这倒让我不由想起一件啼笑皆非的往事。
事情发生在1972年的夏季,那时我们支边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七”化纤西厂才第二年。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位姓娄的战友,一起在西厂门前的公路上散步。在点点繁星的映照下,公路旁边当地老乡种植的大片香瓜,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香瓜,密密麻麻地躺着,感觉铺满了整个大地似的,这对有着饥饿感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要知道,那时候各类食品好像特别匮乏,尽管当时我们每月也有一些基本口粮,但由于平时缺油少菜,没有肉食,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多,因此时常是饭刚吃过不久,又觉得肚子饿了。所以,当看到这瓜果满地的场景时,一种食欲的本能,真的驱使我们走进瓜地,伸手去摘了。可就在这时候,一声叫喊“抓偷瓜的”,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接着,听到的全是子弹上膛的枪栓声。数束手电光刺眼地照射过来,把原先漆黑的瓜地,变得如同白昼一般。这时,我们才知道,遇上了蹲守在瓜地值班的基干民兵,自己闯祸了。于是,连忙分头撒腿就逃。
当我庆幸地逃回厂区时,发现那位战友还没有回来,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无奈之下,我向连部指导员如实作了汇报。指导员是位河北人,平时爱兵如子,为人非常仗义。当他了解实情后,居然同情我们这些江南娃在特殊情景下做这件蠢事。他立马穿上军装,叫上会讲当地方言的副连长,一起赶赴村里交涉要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协商,老乡们总算答应当夜放人。当我们三人来到关押那位战友的土坯房前时,两个持枪的民兵还守在那里。他的双手被反绑着,蹲在墙根的一角。当我们上去替他松开绳子时,他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你们再晚来个把小时的话,我也能归队了。他居然把逃跑说成了归队,把指导员气得直虎上了脸,“小娄,你真混蛋!”原来小娄用被反绑着的双手,已在土坯墙上挖出了一个小洞口,而此时,他的双手却已布满了鲜血。
在返回厂区的路上,我俩的心情非常复杂,不断地猜测到了连部会受到怎样的处分。这时,指导员的一席话,总算让我们如释重负。他说:“今天这个事情就算翻篇了,大家回去以后再不要提起。”接着,又对我们说,“你们俩还得有个思想认识,这样的事情以后不能再发生了。”
几十年以后,当我在绍兴以东道主的身份接待指导员一行时,我曾悄悄地问过指导员,“当初为什么不处分我们?”指导员说:“你们这么小的年纪,就远走他乡,从江南水乡,来到人地两疏的塞外高原支边,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不能再为难你们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头脑里突然闪出一句老话:饥饿起盗心。是的,有时候,极度的物质贫乏真的可以降低人类的道德底线。在早已丰衣足食的今天,我,一个年轻时饥肠辘辘的老人,还是想大声呐喊:我们的国家富强了!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钟华华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