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片装车运往江苏。
上虞村民赶来卖竹子。
“吃”进去的是一根根长长的竹子,“吐”出来的是一块块小小的竹片。一个多小时后,雪花般的竹片被运输线输送到货运车上。8月13日上午,烈日炎炎下,两辆大卡车排队等候在位于富盛镇诸葛山村绍兴东盾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盾林业)的堆场门口,等“吃饱”了满满20吨竹片,两辆大卡车缓缓地从诸葛山村驶往江苏省常熟市。
“这是刨花板的制作原材料,运到江苏集团公司再加工,就成板木材料了。”东盾林业相关负责人韩锦豪说,这条生产线上个月才刚刚运行,是富盛镇招引进来的一个富民项目,解决的是毛竹“变废为宝”的出路问题。谁能想到,这一富民项目背后的创业者,竟是三个怀揣乡村振兴共富梦想、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的“老顽童”。
“换点零用钱,手头也活络了!”8月13日上午9点,诸葛山村72岁村民韩欣荣推着三轮车驶入东盾林业毛竹堆场。过秤、卸货、结账,300多斤旧毛竹共换得50多元现金。“这是旧竹,去年扔在田里没啥用,刚刚捡回来的,卖价低些。前两天我运来的一批新竹,可以卖两角多一斤……”韩师傅一边数钱一边说。
本地村民刚卸完货,隔壁红山村、上虞长塘镇罗村的村民们也纷纷赶来。“这是我早上6点多钟去山里砍来的,新鲜着呢!”经过一系列流程,76岁的胡炳炎运来的约500斤新竹卖了111元,他满意地说“下午还来”。胡炳炎是上虞长塘镇罗村人,距离诸葛山村10多分钟路程。老人说,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老两口每天料理着自家竹林。背竹子下山是个体力活,以前过剩的竹子只能在山里“自生自灭”,“现在好了,可以卖钱,增加收入。”胡炳炎说,一听说诸葛山村可以收毛竹,他几乎天天来。收到卖竹钱的那一刻,红山村的陈金成也是一脸笑意。
这是当天记者在东盾林业看到的一幕。工作人员的电脑数据显示,从早上5点48分开始,短短3个小时,公司已净收毛竹18.3吨,共65单,平均收购价是0.189元/斤。“每天早上都要排队。”韩锦豪说,毛竹收购价格在每斤0.12元-0.20元之间,具体按质议价。为了激励广大村民,目前村民送来的毛竹,公司基本照单全收。自7月9日张贴告示开展竹木收购业务以来,该公司已收购毛竹610.78吨,支付收购现金22.38万元,最多一天收购量达43吨以上。“我们感受到的是村民对竹子销路的满满期待。”韩锦豪说,竹子有了销售出路,也让村民对兴农有了更多盼头。
村支书穿针引线,“堂哥们”来了
东盾林业实际上是今年3月份刚刚落户诸葛山村的一个乡村振兴共富项目。诸葛山村党总支书记韩越江说:“该项目是为了解决广大村民种植毛竹无出路、无收入的状况。项目预计年加工能力6万余吨,力争3年至5年内产值超3亿元,带动竹林经济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优势产业。”
韩越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诸葛山村是富盛镇的一个偏远山村,共有耕地800多亩,山林4000多亩,其中毛竹山占了2000多亩。村民们“靠山吃山”,竹笋是产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由于毛竹经济价值低,劳动力成本高,过去毛竹基本无人收购。“尤其是毛竹价格持续走低,砍一根毛竹下山,卖价连工钱都不够,只能扔到山上烂掉,或者当柴火烧。”韩越江道出了村民们的无奈:竹子无人砍伐,高度密集又会影响出笋率,资源闲置荒废又太可惜!
那么,3个亿产值的项目为何能落户富盛?这得从韩越江这位“媒人”说起。原来,韩锦豪是韩越江的一位堂哥,祖籍诸葛山村,生活在江苏常熟,目前是东盾林业的三位股东之一。韩锦豪说,绍兴召开第一次发展大会时,堂弟韩越江带着他了解家乡变化,看到漫山遍野废弃的毛竹时,觉得挺可惜。2021年11月,一次偶然机会,他带着朋友李友余、杜曙光再次来到诸葛山村,在韩越江的引导下,他们商讨了一番关于在当地设立一个竹片厂,把乡村毛竹变废为宝的发展战略。彼时的李友余,正是江苏东盾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而杜曙光从农资公司退居二线,对农业发展有着浓厚情怀。
“堂哥们”终于来了。当月,韩越江把项目招引的想法向镇里汇报,希望以丰富的竹林资源为切入点,挖掘“堂哥”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加工业,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很快,2022年1月,镇政府带队考察江苏“东盾木业”,初步拟定合作意向;2023年底,富盛镇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由村党组织牵头,签约成立绍兴东盾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村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个老顽童过起了“双城生活”
创业容易,守业难。为了让闲置毛竹变成“致富林”,东盾林业的三位股东成了半个诸葛山村人。江苏常熟,距离富盛诸葛山村200多公里,自今年3月份项目落户以来,这三位合伙人过起了“双城生活”。
“一周时间,基本有三四天留在村里,你看,这是昨天收竹子时留下的。”东盾林业另一位负责人杜曙光指着胳膊上的擦伤告诉记者,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仨,两人73岁,一人69岁,原本家里人以为他们是退休后的“老顽童”,随便找个项目玩玩的。没想到这一“玩”玩大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上了马背下不来了。
“花了很大精力,大家都很拼命。”杜曙光说,公司落户诸葛山村后,很多工作千头万绪。先是场地的问题,改了很多方案。东盾林业是诸葛山村农村闲置房激活的一个实践样本,公司所在的厂房和堆场,原先是该村闲置多年的集体用房,由一所村级小学和村委办公室破损危房改造提升而成。此后,还进行了公司经营生产所需的三通一平前期工作,即相关设备的采购、安装等。6月25日,设备安装基本完成。
“目前,还需对相关配套设施进行落实完备工作。”杜曙光说,项目前期投资100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40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600余万元。收购业务推出后,除东盾林业下派了人手外,他们几个“老顽童”成了“竹小二”,负责协调毛竹收购、装车、运输等工作。
韩锦豪说,他们还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项目完成后,年采购成本资金2000余万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人均净增收可达千元以上。富盛镇竹林可砍伐数量4万余吨,因此,光富盛本镇和周边一带,即可满足公司目前的竹需求量。后期,为进一步提高竹产业的经济价值,鼓励村民深耕竹产业,他们还计划有重点地选择毛竹制品的深加工项目。“扩大深加工产业,扩大区域辐射半径圈至整个越城区。建筑废弃固体物质遗弃大件废旧家具、园林绿化治理的树枝丫材、农作物秸秆等,也将成为我们变废为宝的原材料。”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