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梨园演绎防台大戏

2024-08-14 08:54

来源:

8月8日,绍剧现代戏《台风眼》开启全国巡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取得开门红后,于8月14日、18日分别在上海、杭州开展巡演。

《台风眼》以2006年夏季浙江沿海地区遭遇超强台风“桑美”为背景,讲述了以主人公俞建勇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在灾难和危机来临时刻,敢于担当、果断处置,挽救群众生命,实现零伤亡的故事,反映浙江基层干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价值理念,是“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台风眼》全国巡演演出照

一出小村防台故事

“温达”“云娜”“桑美”“卡努”……一个个名字背后,是这些超强台风带给浙江人民的深刻的记忆。

但台风对于戏剧舞台来说,却是个非常陌生的词汇。绍剧现代戏《台风眼》就是以2006年夏季浙江沿海地区遭遇超强台风“桑美”为背景,以浙江人民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领导下团结一心抗击台风为主题,讲述了以主人公俞建勇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在灾难和危机来临时刻,做实做细各项防御工作,守护江河安澜、百姓安宁。

2021年夏季,又值“七下八上”台风季,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原主席、著名编剧黄先钢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写一个以台风为主题的绍剧现代戏。接到任务之初,他并不看好这一题材。“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绍兴具有代表性的台风故事并不多,也就是说素材不够去支撑一个戏剧剧本的。”黄先钢表示。就这样,剧本创作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一直到临近2023年,他提出了自己精心构思后的创作思路:“跳出绍兴写台风故事,不写现在的台风故事。”

黄先钢说,绍剧是地方戏曲,地方戏曲排演原创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演绎当地的故事,当时提出跳出绍兴讲其他地方的台风故事,并没有把握会被接纳。但庆幸的是,得到了肯定回复,由此剧本创作顺利开启。

《台风眼》的故事被设定在浙江某地山区“青云镇”。黄先钢说,浙江的许多山区受台风影响也是很大的,绍兴也不例外,为了增加剧情矛盾冲突,他还将长江流域某次山体滑坡灾难,融合进台风造成的次生灾害——美女峰坍塌,由此去表现基层干部在面对台风来袭时组织群众撤离遭遇的困境。

该剧自2021年开始策划,剧本数易其稿,2023年拟定剧本大纲。其间,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基层,先后赴绍兴市防汛防旱指挥中心、曹娥江大闸、越城区柏舍村、坝头山村、云松村等地实地采风,收集创作素材,力求达到剧本创作艺术与生活真实相结合。黄先钢举例说,剧中鱼塘矛盾的故事,就是在采风中听一位村干部讲的,这个故事中展现了基层干部处理群众矛盾的智慧,“当时觉得特别好,就采用了”。

在黄先钢看来,《台风眼》这个故事并不发生在绍兴,但用绍剧去唱响这个故事,却是十分契合的。他说:“传统绍剧在舞台上演绎过许多正气凛然的形象,绍剧舞台上演的武戏十分符合台风来袭时需要的舞台演绎,绍剧唱腔铿锵有力、激情高亢,也十分契合人物和剧情展现。”

一只“眼”贯穿全剧

在编剧和导演的心目中,《台风眼》是一部“灾难片”,要在戏剧舞台上表现出灾难的场景和氛围,对剧情构架、舞美设计以及演员的演绎,都提出了高要求。

与其他剧目先形成剧本,再由导演进行解读、编导不同,《台风眼》这部戏在剧本创作期间,导演孙晓燕就已经开始了与编剧之间的相互配合。三易其稿,才最终有了本次全国巡演的版本。

  《台风眼》全国巡演演出照

许多看过该戏的观众都会发现,“台风眼”是贯穿整部戏的主要舞美展示,从剧情一开始,舞台背景大屏上就出现一只“眼”,一直持续到剧情发展中段。“那只眼睛有许多不同的内涵,这是自然的台风眼,也是基层干部的眼睛,更是人民的眼睛,这只眼睛中展现的是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也在演绎当下发生的故事。”孙晓燕解释。

因剧情需要,《台风眼》的舞台上不仅演员是主角,具有冲击力的电子大屏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为了让两者在舞台上能够相互融合,达到一个平衡点,孙晓燕用演员演绎与屏幕播放两者间的“时间差”,来进行舞台侧重点过渡。“比如演员在演唱的时候,大屏是不播放具有冲击力的大场景内容的,这样就不会让观众的注意力分散。”她说,视频中的素材,除了运用了一些实际的台风案例之外,大部分内容,比如美女峰等,都是找了专业的视频制作人员建模制作的,而且也是几经修改,才达到了如今需要的舞台展示效果。

《台风眼》是一出群像戏,不仅展现了防台抗台中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大无畏形象,还演绎了台风来袭时,普通百姓的纠结,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更好地展示浙江基层干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价值理念。

一种接地气的表演

舞台上,设计巧妙的布景机关徐徐打开,风雨欲来的舞台场景,迅速将时空切换至那个防御形势严峻的台风天里。通过高亢唱腔、洒脱表演与多媒体声光电技术的结合,一个跌宕起伏又惊心动魄的小村防台故事由此展开。

现代戏相比于传统戏来说,剧情紧凑,节奏较快,没有了水袖等戏剧服装的装扮,对演员的舞台表演能力是极大考验,举手投足间,都需要在舞台表演和平时的言行中找寻一个平衡点,既有艺术性,但又要接地气。演员一开始连手都不知道该怎么放。现代戏除了唱,还需要演出一定的话剧感,不能像传统戏一样端着,比如基层干部需要展现的是贴近百姓生活,与百姓没有距离感的形象,这就需要演员不断琢磨,通过他们的细致观察,来塑造人物形象,给观众展现一种真实感。

该剧演员为了演活基层干部,在创排期间,来到乡村,和村干部们同进同出,“从这些村干部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站在老百姓角度思考问题,为民办实事的特点,让我们对基层干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内心触动很大。”在采风回去后,《台风眼》的演员们将眼中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这些基层干部的闪光点与故事人物融合,让舞台人物一步步丰满立体。

演员既兼顾传统又积极创新,生动展现了一幅勤劳勇敢、鲜活质朴的村民群像;并突出塑造了以俞建勇为代表的一群心系群众、临危不惧、敢于作为的基层干部形象。演员们自然质朴的表演、字正腔圆的念唱、精湛娴熟的戏曲技巧,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喝彩声。

“在这种性命交关的时刻,我们宁可听群众的骂声,也不要听群众的哭声。”“使命在身上,岂容再彷徨?瞻前顾后皆无用,也只有迎难而上当机立断定主张。”台上,演员们掷地有声的台词、唱词成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价值理念的有力注解。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敏霞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