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区的开放麦青年宣讲矩阵搞大了,1个“古越新声”青年宣讲总团、13个镇街分团、N支特色宣讲队,共拥有宣讲员2000余名、导师顾问100名,每年开展各类宣讲逾万场,线上线下受众超百万人次。
一连串大数据显示,越城区的青年宣讲团队十分给力,不仅队伍壮大全面覆盖,而且场次不少宣讲到位,虽然平均每场受众只有百人,但跑量的结果是圈粉百万。青年宣传团队何以产生强大的引流魅力?理论宣讲又如何拨动受众心弦使之入耳入脑?仔细探寻“知行稽山”“南风社”“运河越音”“台门汇”等宣讲队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成功密码:其一,以赛促讲优选人才;其二,精心培育名师带教;其三,创新载体引人入胜;其四,注重特色接好地气。
理论宣讲毕竟不是文艺表演,尽管脱口秀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然而一旦附带理论知识,故事性与趣味性必然大打折扣,这就非常考验宣讲人员讲“段子”的水平,脚本要写出新意,包袱要巧妙植入,卖点得完美呈现,话风要体现乡风,用最幽默的腔调讲述最严肃的话题,用最风趣的口吻宣讲最正经的内容。从引流百万粉丝的结果来看,越城青年的理论宣传水平还是杠杠的,充分展示了走心走深、“声”入人心的嘴上功夫。
青年人宣讲理论知识,开创了大众宣讲的新模式,这里没有专家教授,没有官员学者,宣讲队员全部来自社会各界与基层单位,真正做到了“让群众讲给群众听”,正因为只有群众最了解群众的精神需求,只有青年最了解青年的意识形态,“古越新声”才能搭准受众脉搏,才能口吐莲花打造出“有掌声、有笑声、有心声”的三声宣讲矩阵。对症下药,按需抓药,再苦的药也能成为养心补脑的好东西。
越城区的青年理论宣讲矩阵收获百万粉丝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宣传有没有实效,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宣传形式与载体策划高度贴近受众需求,宣传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一味说教,生硬灌输,强行植入,只能倒了受众的胃口。如今是信息爆炸时代,传播渠道与手段已几经迭代,我们也该从抖音、小红书等制造网红的网络摇篮中去借鉴成功之道,合理移植,取长补短,让主旋律的声音越来越好听,越来越走心。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苏小白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