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乡村纳凉夜

2024-08-13 10:55

来源:

夏日的夜晚,每每走进开着空调的房间,我总觉得,夏夜的生活里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寻寻觅觅里,我竟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四明山麓一个小山村纳凉夜的生活情味,那是怎样的一种诗性情绪呀!

随着天幕被徐徐拉拢,村庄、原野便笼罩上了一层夜色,白日里繁忙和喧闹此时始在夜色中慢慢地沉淀下来。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身上都散发着浓重的汗臭味,扛着一肩的疲惫,但谁都是笑眯眯、急切切回家。我知道,在告别闷热劳累的一天后,他们的身心早已陷入纳凉的诱惑里。

小山村的每户人家,差不多都有老妇人。这些老妇人虽不下地劳作,但在家也没有空闲时间。看管孩子、缝衣纳鞋、喂猪养鸡、烧饭做菜等等,哪一样离得开她们呢?这不,晚餐早已被她们安排得停停当当。

小山村夏夜的晚餐,并不寂寞。要知道,当年祖父祖母家建在小山村的中间地带,“口”字型的建筑终将十多户人家连在了一起。中间近五百平方米的道地,自成了大家夏日纳凉的好去处。每临太阳落山,各家都会将自家门口的一块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泼上一些水,以给道地降温。不啻如此,大家还会放上一堆从山上采摘的早已晒干了的薰蚊草,用以晚上点燃驱蚊。

一俟全家人到齐,每家门口的道地上便陆续摆上就餐的桌子和纳凉的竹榻、竹靠椅。在那个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上桌的菜实在少得可怜。而今想来,无非就是霉干菜、霉苋菜梗、腌菜、长豇豆、茄子、南瓜等。祖父祖母家条件稍好点,有时还能上一碗海货咸小鱼。只是,咸小鱼被祖母做成了两吃,蒸鱼身子是一碗,掐下的鱼头做汤又是一碗。此时此刻,自家做的酒是少不了的,这酒一倒呀,那浓烈的醇香,似将整个院子的人们的情感导火索都点燃了——这乐融融的农家生活,终让大家在自耕自足的体味中得到了陶醉。

纳凉,从大家吃完晚饭后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每个人手上都摇着一把自编的麦秆扇,男人们更是光着膀子,就着一壶茶。要不了多久,通过大门和弄堂吹来的阵阵凉风,就像无形的熨斗,把大家的每个毛孔都熨贴得舒舒服服;也像一个奇妙的过滤器,把蒸人的暑气全部甩去。就在此时,我突然发现微醉了的青壮年男子躺在竹榻或竹椅或临时用两条长凳拼成的床上始沉沉睡去。渐渐的,还响起了一片此起彼伏的鼾声,这竟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

被祖父祖母宠爱着的我,晚饭后,总是睡在由两条长凳支撑的大竹匾里。一边是祖母给我打扇,一边是听祖父给我讲故事。当薰蚊草燃烧的烟和风吹起的点点火星杂糅在一起之时,深陷在鬼怪故事的情节里,我会不由自主地将身子靠向祖父,并央求祖父能否改讲其他故事。祖父一边笑一边向我提出“抓痧筋”(乡下用拇指、食指抓背后筋节以去痧的土法)的要求。当我使劲替祖父“抓痧筋”,令祖父全身舒爽之时,祖父总会喃喃自语:“我孙子真孝顺哪!”与祖父纳凉之时,我总能收获不少教益。有一回,因不见一丝凉风,尽管祖母起劲给我打扇,可我依然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祖父见状,笑着对我说:“心静风来。不信,你试试。”想不到,在微阖双目、安神静心里,渐渐地,我似觉有微风徐来,身上所有的毛孔都灌满了凉爽。

纳凉的晚上,听故事是一种享受,看月明星闪、蛙鸣虫飞,亦未尝不是一种乐趣。我望着皎洁的月亮,念叨着美丽动人、寂寞可爱的嫦娥,想象着清澈的银河,回味着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竟心旌摇曳,情不自已。满天密密麻麻、闪闪烁烁的星斗,驱使我想象九天之上的天堂,该是怎样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图。因了房子周边是田野,于是,寂静的夜也成了蛙们的乐园。蛙声一浪接一浪,那溪滩里的蛙声响起,与庄稼地里的蛙声遥相呼应,似乎应和着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

最精神的,要数上了年纪的男人。时间不早了,可他们还是聚在一块。他们拿着各自的旱烟交换着抽,一片叭嗒叭嗒声后,空气中便弥漫着辛辣的烟草味。这个时候,随着天上星星的闪烁,凉风更烈了。这不,连道地晾衣架上搭着的衣裤也舞动了起来。“星星稀,好天气”,不知谁拿着烟杆往拖鞋底敲去剩在烟斗里的灰,打着呵欠咕哝道。怕是受了困倦情绪的感染,不约而同,大家纷纷伸起了懒腰,陆续掇凳而归。整个大院,于是便静寂了下来。除了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犬吠声。小山村的夏夜,永远充满着难以抵挡的诱惑。

时至今日,城市被空调包围,向户外散发越来越多的热气,令城市夜晚的温度始终降不下来,为此,人们也就更依赖空调、依赖禁锢的空间。这不禁令我油然忆起当年这小山村的夏夜——那凉爽的风,不仅在于皮肤的感受,还在于内心的恬静和满足,以及由人文的乡邻、乡亲、乡情带来的无可替代、无可比拟的一份清贫中的快乐,一份苦涩里的幸福。于是,我相信并且明白世界上从来就有一种东西叫作乡愁!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