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执“绿”为笔 山水生金 ——写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

2024-08-13 10:50

来源:

新昌碧水蓝天绿满城。 潘伟峰 摄

新昌水清岸绿皆是景。石 磊 摄

  一滴水,融入大地,新绿萌芽,播撒无限生机;一支笔,装点山水,以绿之名,绘就美丽新昌。

  “绿”字亮底色,“进”显高质量。今年以来,面对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新形势,新昌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兴县”发展战略,勇于担当作为,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在护好一方生态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标杆。

  生态更绿

  绘就美丽新画卷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在新昌县一处山坡,有村民点燃一堆枯草杂物,白烟刚冒头不久,镇村专项巡查组工作人员就前来制止。这一切都得益于“高空瞭望监控+无人机巡查”模式的应用。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来,新昌坚决扛起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治水、治气、治噪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大气治理不松劲。一直以来,受地形地貌、扩散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新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困难较大。对此,新昌县深化露天焚烧网格化监管,加强重点区域涉气污染源管控,强化数字应用,能及时锁定并排除露天焚烧隐患。截至8月11日,新昌县PM2.5浓度为23.77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1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3,AQI(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6%,4项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

  水环境治理不松懈。城市因水而兴,近年来,新昌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河湖建设等治水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内容,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深化河湖长制,通过引入无人机等新技术,实现河畅、水清、生态美。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三江”交界断面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14个地表水断面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噪声治理不停步。今年,新昌对道路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以及工业企业噪声都加强了监管和治理,重拳整治炸街扰民,并将施工噪声违法行为纳入建设、施工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今年上半年新昌全县城市声功能区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100%。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今,新昌县84名生态警长、5支生态义警队伍集结完毕,他们与大山溪流为伴、和野生动物为友,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肩负着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重任。

  生活染绿

  打造“无废”新高地

  近日,新昌县梅渚古村(无废乡村)、十九峰景区(无废景区)、新昌幼儿园(无废学校)入选2023年度全省百优“无废城市细胞”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彰显了新昌县在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打造绿色生活方面的显著成效。

  “绿”力迸发,“碳”索未来。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不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在医院,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已成常态;在工厂,循环经济理念让企业的工业垃圾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如今的新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踩准“低碳”“高质量”节拍,全力助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探索推出了废弃矿山“变废为景”、生活垃圾“高效回收”、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医疗废物“智慧监管”、工业农业“科技赋能”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新昌经验,并于2022年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全域“无废城市”名单,连续两年获评三星级“无废城市”。

  探索开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衡量绿水青山生态价值的重要方法。如今,GEP核算让新昌的山水不断“增值”,并实现融资变现。

  地处天姥山脉、四明山脉、天台山脉交会处的沙溪镇,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该镇在新昌县城投集团、浙江农林大学的支持下,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进行核算,激活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实现专项贷款授信14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放款1.33亿元。

  除了青山“有价”,作为“小水电之乡”,新昌县还率先建立水电生态产品价值(GEP)评估体系,创新推出“绿电贷”,实施长诏水库水源地沃洲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成功入选全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第一批7个试点县(市、区)之一……近年来,新昌县在生态修复协同增汇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取得诸多成果。

  产业添绿

  迸发澎湃新动能

  近日,在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渚厂区1号车间内,生产线在有条不紊地运行,一辆辆AGV自动导向小车来回穿梭,完成产品的收入、搬运、入库工作。得益于源头减量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等带来的影响,中财管道实现绿色原料替代率100%、一般固废回用率99.4%,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新昌工业门类齐全,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管理难度大。”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昌县积极引导企业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生产设计、选材、生产制造、废物回收以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助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城乡走向绿色未来。新昌县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中,也高度重视创新、重视新技术,以及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

  走进镜岭镇外婆坑村,见到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立在路边,屋顶上安装的光伏板“绿电”流淌,带动村民坐享“阳光收入”。外婆坑村过去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曾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近年来,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古村落,该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休闲养生的低碳生态旅游业,打造“外婆坑牌”农特产品,建设美丽宜居“江南民族第一村”,以“绿色经济”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2023年,外婆坑村村级经营性收入达107.48万元。

  发展的“含绿量”彰显增长的“含金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今年以来,新昌县围绕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3个主导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追“新”逐“绿”,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引领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今年上半年,新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8.33亿元,增长10.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2%,增速居全市第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一步,新昌县将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建设美丽新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一体化的新昌做法,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