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炎热
市民野外出行或游玩时
要多加警惕蜂类侵袭
记者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了解到,近日该院急诊科已接连收治数名被马蜂蜇伤的患者。
医生提醒,被蜂类蜇伤后,如出现全身性反应,要立即到附近医院处理,否则,严重的可能会因为蜂毒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夏日“蜂狂”
60多岁的杨大爷(化名),前阵子一大早在家门口清理绿植,打扫时不小心遇到马蜂,头和脖子被严重蜇伤。被紧急送往恩泽医院时,老人一直出汗、大口喘气、神智不清,情况不容乐观。
急诊科医生在评估后,考虑杨大爷是被马蜂蜇伤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尽管对大部分人来说,被蜂蜇一下是小事,但有些人被蜇后,一旦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很可能造成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恩泽医院急诊科医生颜旭阳说。
在进行抗过敏以及抗休克等治疗后,考虑老人的病情比较危重,医生决定将他收入监护室继续治疗。
经过对症治疗,杨大爷神志逐渐转清,生命体征也逐渐平稳,目前被转入急诊病区继续治疗。
无独有偶。今年30多岁的小任(化名),前几天早上5点出门,在野外不慎被马蜂蜇伤。一开始,小任没有觉察到异样,还能开车。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出现头晕症状,伴随一过性眼前发黑,于是当即让副驾驶座的朋友开车,改道来到医院。
检查发现,小任已出现喉头紧缩、大汗淋漓、嗜睡等症状,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经过对症治疗,半个小时后,小任的症状慢慢缓解。
不要小瞧蜂的威力
“每年夏天是昆虫活跃期,我们都能接诊不少被蜜蜂、马蜂蜇伤的病人,各个年龄段都有,主要是在野外出行或游玩时不慎发生意外的。”颜旭阳说。
为什么被蜂蜇伤后竟然这么严重?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这与蜂毒内含有的蚁酸、神经毒素、磷脂酶A、透明质酸等过敏原息息相关。
蜜蜂尾巴处有一根硬刺,这根刺连接着身体里的内脏,会产生毒素,又被称为“毒液腺”。
蜜蜂蜇人时,会将毒刺遗弃于伤处。当蜂毒通过毒刺进入人体后,可与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结合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危害健康。
事实上,如果只是被一只蜂蜇伤,很少引起全身症状。轻度蜂蜇伤后,正常人一般表现为局部瘙痒、红斑、风团,症状可自行缓解或者好转。至于重度蜇伤者,全身可能会迅速出现中毒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痛,甚至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及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被蜜蜂、马蜂蜇伤后,除了过敏反应,还可能有局部的毒性反应和全身性的器官功能损伤,可导致横纹肌溶解,血管内溶血等情况,甚至会进一步出现腰痛、血尿、酱油色尿等严重症状。
被蜂蜇伤后该怎么办?
炎炎夏日,正是昆虫叮咬的高发期。在户外被蜜蜂、马蜂等蜇伤,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马蜂,其毒性比较强,也更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大家去野外时,尽量不要在有蜂巢的树下休息或玩耍,避免直接接触蜜蜂。如果需要接触,一定要做好基础防护,不要心存侥幸。”颜旭阳说。
被蜜蜂、马蜂蜇伤后,如何正确处理?颜旭阳告诉记者,被蜇伤后,可能出现疼痛、伤处红肿,加之伤者存在个体差异,其产生的后果又会有所差异。因此,体弱或者原本就患有各种慢性病、基础病的老年人,对蜂蜇伤尤其不能掉以轻心。
通常来说,蜜蜂蜇伤会留下蜇刺,但马蜂不会。如果伤势较轻、蜇刺刺入较浅,可以用胶带粘出,或用消毒细针挑出,但不能用镊子拔出,防止将蜇刺内残留的毒液挤出。
蜜蜂蜇伤的伤口,尽早使用肥皂水或小苏打水冲洗;马蜂蜇伤则最好用食醋冲洗伤口。“如果无法辨认蜂的种类,建议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冰敷消肿、止痛。”颜旭阳说。
当然,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取出毒针,还是要尽快就医,请专业的医生处理。另外,如果被蜇的部位过多,或出现头疼头昏、恶心呕吐,以及呼吸困难、喘息严重等情况,就需要警惕是否中毒,最好马上去最近的医院进行急救。
夏秋季虫子多这6种常见蚊虫蛰咬伤如何应对?
(内容来源:台州晚报、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