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戏剧和电影导演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的舞台。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注视下走过一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舞美部主任蒋一帆就借用这句话来向我们介绍舞台美术,即当我们进入布鲁克所说的这一“空间”时,我们就进入了舞台美术的领域。
从戏剧舞台到文旅演艺,舞台美术一直活跃在各类演艺活动中。传统的中国戏剧一般将其界定为“灯服道效化”,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舞台美术随之加入了数字化智能设备等现代技术。从18岁接触舞美开始,蒋一帆便深深沉醉在这门艺术中。
绍剧演员转行舞台美术
2002年,蒋一帆10岁,因为从小喜欢看戏,在那一年他考入了绍剧艺训班,学习的是演员专业。“封闭式训练,不能出去,孩子要静下心来练功是很难的。因为练功、学戏非常艰苦,那时很多父母来给孩子送衣物什么的,看到我们练功那么苦,都会哭。”可当父母问蒋一帆练功苦不苦时,他会说“不苦”,练功“是甜的”。
五年科班毕业后,蒋一帆进入浙江绍剧团当演员。同时,因为喜欢捣鼓电脑与痴迷舞台美术的绚丽,他开始一点点接触舞美工作。刚开始,他先参与拆台、装台、对光,忙完再上台当演员。而随着年龄渐长,新一批绍剧人能够挑起大梁、独当一面了,蒋一帆才彻底放下演员的工作,专心从事舞台美术。
说起自己的成长时,蒋一帆反复提到了自己的恩师周正平先生。作为当代著名舞美灯光设计家,周正平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特级专家,而初识周正平的蒋一帆还不明白这些头衔的分量,他只是单纯对周正平带来的舞台变化感到印象深刻,“当时周老师来给我们设计灯光,台上的变化就会特别多,我很喜欢”。
2012年,蒋一帆担任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舞美部副主任,他在完成单位的工作后,经常主动联系周正平,争取同他一起工作的机会。舞美一行格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有实操的基础与经验,才能将设计图上的东西实际呈现在舞台上,“比如灯光设计如何布置灯位、选用灯具,环境受限时如何寻找替代方案,这就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排练、画图纸、装台、调试等,他事无巨细地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工作,“周老师发现我悟性可以,比较好学,又能吃苦,就愿意多带带我。”2020年,他正式拜师周正平先生。
随着对舞美工作的熟悉,蒋一帆进一步学习设计工作,2014年,蒋一帆前往上海戏剧学院灯光设计专业进修,收获颇丰。
从小演员到挑大梁的舞美部主任,他一直保持着幼时学戏时肯吃苦的精神。工作时他经常一天跑好几个地方,戏称自己“特别能熬夜”,常常一忙就到了第二天早上。如今,蒋一帆已成为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浙江省办事处行业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理事,他的灯光设计作品涵盖绍剧、昆剧、越剧、调腔、话剧、小剧场戏剧、舞台剧、实景文旅演艺、大型歌舞晚会等。
化舞美技术为戏曲艺术
“一个空旷的舞台从无到有,可以变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可以变成《永不消逝的电波》,也可以变成《麦克白》,而将这个舞台转化为不同效果的现实呈现,就是舞美要做的事情。”蒋一帆说。
舞台美术讲究“一戏一格”,每一个剧目都有自己的风格。作为舞美灯光设计师,蒋一帆同样需要参与剧本讨论,只有理解了文本意思,才能细化并形成自己的概念与思考,进而转化成舞美呈现与设计风格。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戏曲意境,与剧情、人物、声腔紧密配合,使得舞台更为生动、真实且富有层次感。
讲述自己以往的作品时,蒋一帆兴致勃勃地翻出手机中各种作品的剧照,仔细对照着介绍灯光、舞台的呈现效果。
他参与创作的绍剧现代戏《喀喇昆仑》,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绍兴青年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和修筑喀喇昆仑公路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在舞台灯光营造的情境里富有雕塑感与年代感;而他参与创作的另一部绍剧现代戏《台风眼》则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为背景,村头昏黄的路灯下,村民拿着蒲扇和收音机,一场台风即将来临。
在蒋一帆最熟悉的灯光设计领域,光的饱和度、亮度、对比度、色调,能够帮助他分割或衔接不同的舞台区域,以光影表现时间与人物情绪,舞台上出现的树影斑、傍晚的路灯、瓦片的阴影,都要符合自然出光逻辑,既与现实生活相符,又有艺术表现。
蒋一帆认为,舞台美术设计工作特别需要开阔眼界:“艺术创作应该是一个人生活阅历的积累,并将这些积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因此,他经常跟着老师去做戏,广泛接触各个剧种与各种题材的剧目,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摄影的习惯,“以第一视角观看世界,学会构图,增强对光、色彩的感受”。
现代审美融入传统剧目
好的舞台美术既要保留原汁原味的戏剧表演,使之与表演相结合,同时促进效果呈现。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审美,年轻一代的戏剧人更应该要有突破、尝试的精神。”蒋一帆一直在思考如何应用高科技手段、设备,去呈现、重塑一个经典剧目的舞台美术形象,并将其融入传统剧目中,使之焕发新的吸引力。
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蒋一帆已经作了许多尝试。早在2018年,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推出了绍剧历史上第一个小剧场《庄公的烦恼》,该剧将观众席搬到舞台上,使观众与演员面对面。
作为该剧灯光设计的蒋一帆将小剧场的先锋性、实验性运用在灯光中,将古老的绍剧设计为更俏皮、更趣味的形式。在他参与创作的绍剧主题专场演出《何处青山是越中》中,他在高亢粗犷的绍剧中融入雅致的灯光,使得演出兼有诗画感与文人风骨。
今年正逢绍剧一代宗师六龄童先生100周年诞辰,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绍剧新版《火焰山》,蒋一帆凭借多年来的灯光设计经验,对这一绍剧经典猴戏进行了新的灯光设计尝试,并以此为例,在“艺有境 术同光”——2024浙江舞台美术学术交流会中青年艺术家创作交流论坛上作了《试论传统戏曲舞台灯光的现代化表达》的分享。
“我也希望在家乡多出作品”,由蒋一帆操刀灯光设计的文旅实景演艺作品《沈园之夜》是他的得意之作,这个作品入选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首批省级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并荣获“2020浙江最受欢迎原创演艺节目”。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敏霞 实习生 马 楠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