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牛新闻记者 陈乙炳 实习生 夏佳骏
越城区蓝天办最新信息显示,7月,越城区秸秆火点数增加明显,共发现火点40多处,而6月仅发现9处。为此,越城区有关部门和镇街加大了秸秆焚烧的巡查和治理力度。有人不禁要问:祖祖辈辈都在烧,为啥现在不让烧?
7月秸秆焚烧有反弹
“通过高位瞭望发现,7月秸秆焚烧现象有所反弹,火点较多的是位置相对偏的镇街。”越城区生态环境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秸秆焚烧现象频发不利于治气,遏制焚烧是打赢空气质量改善攻坚战重要一环。
富盛镇蓝天办也通过“天眼”发现,该镇诸葛山村、义峰村存在多个秸秆焚烧现象。发现火点后,富盛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立即与该镇专职消防队、值班组开展联合巡查。加强处置工作同时,工作人员还对村民进行现场普法宣传。截至7月31日,该镇已立案查处秸秆焚烧案件4起。“近期,我区进一步建立健全网格化管控机制,优化‘人防+技防’安全网,全面落实‘1530’(1分钟发现、5分钟响应、30分钟处置)闭环,加大秸秆焚烧、垃圾焚烧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越城区蓝天办有关人士说。
“量少、位置偏,是近期秸秆焚烧的一大特点。”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有关人士说,农户焚烧的多为从地里清理出来的杂草、落叶、秸秆等,“这种情况主要由综合执法部门和属地镇街负责处理,以制止、规劝为主,符合立案条件的,则依法立案查处。”
指导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这是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重要工作之一。比如,指导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成省级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力求加大秸秆集中收储和综合处置力度;引导多形式还田利用、秸秆加工有机肥利用,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信息显示,越城区正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求到2027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离田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7%、17%以上。
为啥不放松秸秆焚烧?
在“严”的背景下,一个老的话题又“冒头”:秸秆禁烧,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去年,曾有区政协委员建议“适度放松秸秆焚烧,以申请、登记的方式解决秸秆焚烧需求”。对此,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回复:秸秆在农田露天焚烧,产生的涉气污染物可达到平时浓度的2至3倍,不仅严重影响空气质量,高浓度颗粒物对人体也产生刺激,造成咳嗽、胸闷、流泪,危害健康;产生的烟雾会降低能见度,影响车辆通行;焚烧产生的火焰易引燃周边易燃物,引发火灾;焚烧产生的高温会破坏地表微生物、矿化腐殖质、有机质,造成土壤板结。
记者了解到,秸秆焚烧形成的草木灰确实含有钾等元素,是天然的化肥原料。但也要看到,焚烧对土壤肥力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有实验表明,焚烧过程中,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减少约14%,土壤全氮含量减少4%以上,土壤含水量下降约14%。据测算,秸秆焚烧可导致农作物减产5%-10%,影响农业收益。这样看来,“还而用之”要比“一烧了之”更利于土壤增加肥力。
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去年上虞区相关镇街感受较深。市蓝天办通报显示,去年10月17日-18日,上虞区有4个镇街PM2.5分钟数据峰值突然升高,其中小越街道分钟浓度最高值达2028微克/立方米,短时达到严重污染级别。通报提及:监测发现,这些地方存在许多火点,结合超级站数据分析,确定主因是秸秆焚烧。“一处秸秆焚烧看起来似乎污染程度小,但‘抛开密度谈程度’显然是不科学的。”越城区生态环境分局有关人士认为。
“下半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特别是秋收之后,秸秆焚烧进入高发期。”越城区相关负责人提醒,相关部门、镇街要进一步紧盯目标任务不动摇,对照考核细则梳理指标、倒排时间、加强协作,确保空气质量“只提升、不后退”,“齐心协力让越城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环境更洁净。”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陈乙炳 实习生 夏佳骏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