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书法大系里的绍兴笔墨

2024-07-31 07:52

来源:

近日,历时7年编纂的《浙江书法大系》出版首发,首次系统全面梳理5000年浙江书法史。

《浙江书法大系》为浙江省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共计9卷16册,5800余页。首次从地域视角切入,以占中国书法史半部篇幅的“浙江书法”观全国,收录800余位书家,及来自海内外130多家馆藏单位的3000余件书法作品,共计5000余幅高清图版。近1000件历代书法作品首次高清呈现。其中,绍兴的书家熠熠生辉。

●记者 童 波

《浙江书法大系》的整理研究始于2017年,历时7年完成。7年中,研究团队爬梳剔抉,系统梳理浙江籍、寓居浙江、宦游浙江的书家、文化名流,以及相关留存书迹。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组织推动下,由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共同编纂。这也是首次全面梳理从良渚时期的原始文字到晚清近现代5000余年浙江书法史。

这套大型丛书的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指出,浙江人杰地灵,文脉悠远、书风鼎盛,自古便是中国书法的重镇。明代解缙《春雨杂述·书学传授》中载有东晋至元代笔法传授之脉络,各代皆可见浙江书家之名,如王羲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无一不为一时书法之集大成者,在中国书法史上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名士风雅、士族精神表现出的灵秀、潇洒、浪漫、博雅,深深扎根于浙江的书法文化之中,传承开拓,绵延流长。宋元及以后,浙江书坛更是名家辈出,宋之林逋、陆游、赵孟坚等,元之吴镇、张雨、柯九思、杨维桢等,明之宋濂、王守仁、徐渭等,清之朱彝尊、丁敬、金农、吴昌硕等,近现代之黄宾虹、罗振玉、李叔同、沙孟海、朱复戡等,皆时代之标杆。1962年,浙江美术学院创办书法篆刻专业,聘请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方介堪等任专职教师,刘江、章祖安任助教,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发展又于浙江拉开序幕。可以说,“一部书法史,半部在浙江”。

《浙江书法大系》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近现代卷》《文献研究卷》9卷。

丛书所收书家较多,达800余位。这些以魏晋南北朝为开端的历代书家中,不仅有书法家,还有诗人、理学家、画家、篆刻家、金石学家……从皇族,到名臣、名将、名士,可辐射到对浙江文化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个案研究和整体研究。

在这800多位书家中,绍兴有代表性的就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羲之、谢安、谢灵运,唐代的徐浩,宋代的陆游,元代的王冕、杨维桢,明代的王守仁、徐渭、王思任、刘宗周、倪元璐、陈洪绶、祁彪佳,清代的赵之谦、徐三庚、徐锡麟、李慈铭、陶浚宣、杜煦,近现代的罗振玉、蔡元培、秋瑾、徐生翁、陈半丁、经亨颐、鲁迅、马一浮、叶天底,等等。

这些绍兴书家中,有些看似“低调”,其实实力雄厚。

比如《隋唐五代卷》中绍兴人徐浩,中唐时期在士大夫中很有名望,《浙江书法大系》不仅收录他的作品,更是把他的家族整个呈现。徐浩与颜真卿是唐代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书法家。

徐浩,字季海,越州会稽(今绍兴)人,唐代书法家。宰相张九龄外甥。徐浩工行书、草书,尤精楷书。著有《论书》,提出以“肥劲”为标格,既体现丰腴,又注重骨力,有别于之前以“瘦硬”为美之风。同时,强调书“宜白首攻之”,意为书法是穷尽到老的修养,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可谓精警有力。

他的书法曾得到父亲徐峤的传授,风格圆劲肥厚,自成一家。历代对徐浩的书法褒贬不一。《新唐书·徐浩传》形容他的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唐代吕总《续书评》认为他的真书、行书固多精熟,无有意趣。

徐浩传至今日的墨迹有《朱巨川告身》,字体肥圆,笔势沉着雄浑。

《不空和尚碑》,全称《唐太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高8.35尺,宽4.18尺,共24行,满行48字,现藏于西安碑林。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的不空和尚的业绩。对于研究佛教密宗传播,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碑由唐代严郢撰文,徐浩书写,建中二年(781)十一月十五日立于长安。此碑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书,当时徐浩已有79岁,此碑书法点画沉着、厚重,结字稳健,略有拙味,骨力洞达,与徐浩年高或有关系。

《近现代卷》中的叶天底,上虞区丰惠镇谢家桥人。1916年秋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能文善画,为李叔同所器重。积极参加一师风潮,被反动军警殴伤。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与同学俞秀松、施存统等发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与张闻天创建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任书记。返乡后,主编《教育月刊》,创建中共上虞支部。投身国民革命,任上虞县临时党部执委、农工部长。1928年2月8日,牺牲于浙江陆军监狱刑场,时年30岁。

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得意弟子,叶天底对绘画、篆刻样样精通,尤其爱好西洋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被时人称之为“纯粹艺术家”,与同为李叔同先生得意弟子的丰子恺齐名。

《浙江书法大系》以高清图像展现浙江众多书家的技艺与风格,辅以专业研究文字揭示其艺术特点、文化价值,进而全面展现浙江书法在中国书法史的重要地位。如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谢安《中郎帖》等确立“晋韵”典范;贺知章《龙瑞宫记》、李邕《秦望山法华寺碑》等以法则书,谱写大唐华章;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卷》等复兴晋唐中正典雅之风,糅篆隶、章草等古体于今体再创新风;王守仁《客座私祝册页》、徐渭《应制咏笔词轴》系列、倪元璐《盘龙吟卷》、陈洪绶《自题隐居十六观册页》等在承继赵孟頫书法之外追求个性,直抒性情;赵之谦《游江心寺诗扇面》等突破晋唐书风,于金石中积蓄力量。

《浙江书法大系》还包含400余件新发现的珍贵书作。如上海朵云轩藏罗振玉、徐生翁、马一浮等人书作。

此外,编辑在兼顾书作艺术价值的同时,亦注重史料价值,体现在该书收录的信札、诗文手稿之中。如秋瑾行书《精卫石》弹词手稿、鲁迅古小说钩沉手稿、叶天底致母亲书札,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书法家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献研究卷》汇集了书法学、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出版学等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研究成果70余篇。既辑录了20世纪以来前代学者的卓越见解,也收入当代学者关于浙江书法的深入思考,还包含若干关于浙江书法的新发现、新材料的专门研究成果。

其中就包括鲁迅的《会稽禹庙窆石考》、郭沫若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沙孟海的《两晋南北朝书迹的写体与刻体——〈兰亭帖〉争论的关键问题》、沈尹默的《二王法书管窥——关于学习王字的经验谈》、赵君平的《新出土徐浩书〈陈尚仙墓志〉探微》、陈振濂的《徐渭及其书法艺术》、刘恒的《倪元璐和他的书法》、刘正成的《徐渭〈白鹿表〉:艺术与生命的考鉴》、俞建华的《马一浮:别求势韵晋唐外》、沈定庵的《徐生翁先生及其书法艺术》,等等。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