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你会砸钱给孩子过一个 “高配暑假”吗?

2024-07-29 16:11

来源:

金米插画

一到暑期,不少家长就绞尽脑汁为孩子安排假期,争相送孩子去参加海外研学团、学习高端体育运动、前往国内网红景点打卡等。用不少家长的话说,其他地方的钱可以省,但给孩子的教育必须“高配”。花大钱给孩子一个“高配暑假”,真的值得吗?

A

花高价去体验异域风情 孩子只想着多玩会手机

这个暑假,即将上小学四年级的葛辉(化名),由母亲带领着踏上了前往迪拜的研学之旅。这趟旅程为期一周,光儿童的费用就要17900元/人,行程中既包含打卡迪拜棕榈岛、谢赫扎伊德清真寺、迪拜音乐喷泉等当地知名景点,又有前往迪拜国际学校参加全英文课堂,进行跨文化学习和交流的体验。

父母之所以为葛辉选择这条研学线路,是希望这次旅行能成为儿子成长道路上一次宝贵的经历,让他不仅领略到异国风情,更能深入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历史、宗教与风俗,但研学结束回到绍兴后,葛辉的收获似乎并不如预期那般丰富。

父亲问葛辉对迪拜的具体印象时,葛辉只能说得上两点感受:一是对当地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有印象,二是觉得当地男人穿长裙很稀奇。葛辉提到的“男人穿裙子”,实际上是阿拉伯传统服饰长袍“迪什达沙”,但他对这些也只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没有进一步探究背后的文化意义,而导游在沿途讲解的阿拉伯世界的深厚文化底蕴、宗教传统与独特风俗,葛辉都没听进去,每天只想着如何从母亲那里拿手机多玩一会儿。

心理咨询师帮他们复盘这次旅行时,发现葛辉的母亲在行程规划和引导上也存在不足,因为是匆匆请年假出行,她自己对行程安排了解不足,以为将孩子置于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环境中,自然就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却忽略了主动引导和深入讲解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旅行中,母子俩都只是走马观花地游览景点,导致行万里路依然脑袋空空。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葛辉的父母搜集了关于迪拜及阿拉伯文化的书籍和纪录片,与葛辉一起观看学习,每当看到与旅行中见闻相关的内容时,葛辉的母亲都会特别指出,引导葛辉回忆并思考当时的所见所感。这些行动帮助葛辉“恶补”了不少缺失的知识,挽回了这次旅行的“损失”。

心理咨询师:

带孩子增长见识 不能只“到此一游”

在资深心理咨询师钱国正看来,不少家长在给孩子安排暑期活动,选择游学项目、夏令营等产品时,都是出于给孩子增长见识的目的,但其实想要开阔孩子的视野,不一定要花多少钱,也不一定要去多远的地方,而是要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带孩子感受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这个世界。

“家长如果能够陪孩子出游,那么除了看风景、拍照片,也要提前做好功课,确保孩子在享受旅行乐趣的同时,也能收获满满的知识和体验。”钱国正建议,除旅行社安排的线路外,在孩子的旅途中,家长的规划和引导很重要,沿途景点背后的故事、文化背后的典故,家长提前了解后分享给孩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在旅行中有好的体验和收获。

钱国正建议,如果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出远门旅行,哪怕是利用每天饭后、周末的时间,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于紧张学期中的体验,比如晚上去逛公园,可以带孩子观察飞鸟鱼虫、花草树木,用带有识物功能的手机App扫一扫,就能看到植物或者昆虫的简介,调动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周末带孩子乘坐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地铁、公交还是高铁,让孩子学会如何购票、找座位,不仅能培养孩子独当一面的勇气,还能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方式。

此外,如果家长实在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家里独处,可以尽量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与小伙伴们约着去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一方面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多参与社交,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B

花4万多元给孩子“充电” 孩子累到中暑了

作为双职工家庭,家里的老人又没有精力看孩子,所以早在暑期开始之前,伍娟(化名)就各方打听,努力给儿子杜翰(化名)安排一个充实的假期。伍娟和丈夫的月收入加起来也就1.5万元左右,日常花销之外能攒下来的钱并不多,所以伍娟过日子精打细算,平时买衣服、买化妆品都挑性价比高的,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很舍得花钱,认为给孩子的必须是“高配”。

在无数条研学线路中,伍娟给在学编程的儿子选中了一个前往新加坡的研学线路,主题是STEAM(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深度研学,除了体验新加坡当地的英文课程,研学内容还包括给乐高机器人编程、体验3D打印技术等,对热爱科学的杜翰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高强度的日程安排,从早到晚的参观学习,加上在异国他乡水土不服,让原本就有些体弱的杜翰有点力不从心。

研学归来后,伍娟又给杜翰安排了一系列的兴趣班,包括编程课、钢琴课、游泳课以及篮球训练,每天杜翰都要辗转于各种培训班,还要做暑假作业,每周只有周日单休,比之前上学还要忙。尤其是两个运动类的兴趣班,练篮球是为了长身高,练游泳是为了学会这一项求生技能,但杜翰在高温天挥汗如雨,也逐渐接近了身体的极限。

从经济成本来说,杜翰的这个暑假花费4万元以上,包括新加坡研学游2.5万元,4个培训班的费用也超过1.5万元。对伍娟来说,她不仅希望杜翰能在学业上有所精进,更希望孩子能拓宽视野,培养多元化的兴趣与技能。用伍娟自己的话说,和其他家庭比他们家花的不是最多的,有的家长送孩子去英美名校参加研学,或者学习滑雪、骑马等高端体育运动,一节课就要七八百元,开销更大。

然而不久前,上完篮球课的杜翰在回家的路上头晕目眩、脸色苍白,伍娟赶紧把他送去医院,经过医生诊断,杜翰因为劳累加上高温天气,出现了中暑的症状。伍娟这才意识到,她一味追求所谓的“高配暑假”,却忽略了孩子的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感受。

最近,根据杜翰自己的意向,伍娟帮他退了篮球课和钢琴课,减少高温天出门的频次,同时改为在家练习钢琴,偶尔去小区球场里打篮球。这样调整之后,杜翰轻松了不少,也能够更加自觉地完成作业了。

心理咨询师:

爱孩子不等于乱砸钱 因地制宜更有助孩子成长

在一些家长的观念中,孩子的暑假是分三六九等的,砸钱送孩子去更贵的研学游、参加更高端的体育运动,似乎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也是努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假期中,还有些孩子因为出不了远门跟家长闹脾气,原因是同学都去外地夏令营。但动辄成千上万元的研学游费用,对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花大钱给孩子一个“高配暑假”,真的值得吗?

“选择过一个怎么样的假期,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条件来安排,有钱的家庭可以选择‘高配’,但没钱的家庭不用一味地追求贵,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钱国正分析,有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却苦苦支撑去满足孩子某些“高配”的愿望,甚至为此负债,这不可取,容易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出现攀比心理。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父母,没什么资源,没有太多的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多鼓励孩子,多认可他、多表扬他、多理解他、多支持他。不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委屈等情绪强行转移到孩子身上,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钱国正认为,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家长在平时应该与孩子坦诚分享家庭经济状况,遇到超出家庭条件水平的活动,可以直接与孩子道明原委,获得孩子的理解,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更懂得进退,本身也不会提出超出父母能力范围之外的要求。

“像有的孩子也会回来分享,如同学家里开豪车、住别墅,暑假出国旅游、学高端运动。有的家长听了就很气馁,也不愿意聊类似的话题,生怕因此造成孩子不自信,但其实这是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比如别人家的别墅是怎么来的,是别的家长努力赚钱奋斗出来的。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就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尽情享受生活。”钱国正告诉记者,家庭教育是无时无刻的,有的家长本身很敏感,觉得不能太早给孩子划分阶层,其实这类问题没必要回避。花钱也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引导到一些正确的价值取向上来,比如我们家的生活方式是有车作为代步工具就行,但可以花更多钱去看演唱会、看话剧、看展览。比起享受物质生活,花钱丰富精神世界更重要等。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干政 编辑:黄晨珂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