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空气质量继续领跑长三角地区,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全面消除重度以上污染天气。
多年来,浙江下功夫防治大气污染,各项指标显示,省内空气质量持续处于长三角领先地位,当前已进入第三轮治理阶段。
《计划》从重点行业入手,要求钢铁、水泥、火电、有色金属、石化、煤化工等行业的新改扩建项目,采用铁路、水路、新能源货车等清洁运输方式,或国六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到2025年,宁波舟山港铁矿石、煤炭等清洁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钢铁、燃煤火电行业大宗货物全部采用清洁运输或国六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
在另外两个领域,“产业汰后”,重点要在源头优化产业准入,遏制“两高一低(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能源向绿”,要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到2025年,新能源电力装机增至4500万千瓦以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0%左右。
近些年治气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着技术瓶颈。比如臭氧由VOCs和氮氧化物合成,必须按一定配比削减两种前体物,否则可能加剧臭氧污染;臭氧与氮氧化物还会产生化学反应,合成的硝酸盐又是PM2.5的重要组成,出现连锁反应……此次《计划》强调VOCs源头替代和综合治理,同时还需加快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技术探索。
省生态环境领域首席专家顾震宇表示,减污降碳协同是治气的发展趋势,既要削减大气污染物,又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才能推动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向好,新一轮治气对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