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13公里的高湖绕湖跑体能训练结束后,又到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7月26日下午,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对绍兴的外围环流影响还在持续,诸暨市贵兴救援队专职队长楼维和队友完成巡逻任务,才回到驻地休息。
退役军人是“兵力量”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在防台抗洪等行动中,有近4万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主动驰援一线,参与防台备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他们积极投身绍兴经济社会建设,竭尽全力守护城市平安,架起军地“连心桥”,唱响军民“团结歌”。
2000年1月12日,全国双拥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绍兴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我市首次获得这项殊荣。同年1月27日,《绍兴日报》头版以《架起连心桥 铺就辉煌路——绍兴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为题,讲述了军地双向奔赴、携手共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感人故事。
军爱民,民拥军。24年来,市委、市政府和绍兴军分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积极打造以“人文为魂”为特色、“服务全军”为格局、“忠孝并行”(将孝德文化与双拥工作有机结合,优化军人家庭志愿服务,打造“你为国尽忠·我代你尽孝”双拥品牌)为核心的大双拥品牌,军地共建共享蔚然成风,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绍兴日报》也持续跟踪报道绍兴的双拥工作,记录着每一个重要时刻。
如今的绍兴,驻绍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一道,在绍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共有13.7万名退役军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各个角落,以“兵教师”“兵支书”“兵经理”“兵工匠”等身份,在各个领域书写着不凡的篇章。
1995年入伍、1998年退役的吕其勇,是嵊州市勇翔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绍兴退役军人成功转型的典范。从做小笼包开始,他一步步创业,积累起丰富的经验。2017年,他创办公司进入电机制造领域,当年产值就达500万元,第二年冲到2300万元,此后每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产品也从单一的移动空调电机,
发展到吹干电机、静音电机和除湿电机等,其中60%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殊荣,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截至今年6月底,绍兴已涌现出34869家由退役军人创办或经营的市场主体,其中不乏上市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就业市场注入了强劲活力,展现了退役军人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而地方也在不断提升优待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把拥军“触角”深入到方方面面。从“军人e家”服务平台的便捷服务,到“忠孝并行”双拥品牌矩阵的构建,绍兴持续推进双拥工作,把温暖献给“最可爱的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