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钱小宝是绍剧猴戏传承人,14岁走上戏曲演出道路,在舞台上活跃了一辈子。如今已退休在家的他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充分发挥一技之长,在群众舞台上孜孜不倦地传承与创新绍兴传统文化。今年6月,他被越城区聘为首批区级文化特派员,对接迪荡街道世禾社区,为群众送去绍剧表演,并培育绍剧猴戏“小苗子”。今年7月初,他受邀请扮演情景剧中的“越王勾践”,为越城文旅吆喝。
猴戏“小苗子”爱上他的课
钱小宝在给猴戏“小苗子”上课。
今年6月中旬,越城区首批13名区级文化特派员以及5位市级文化特派员公开亮相,钱小宝是其中一员,对接的是迪荡街道世禾社区。恰在此时,他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在古城仲夏夜活动上扮演“越王勾践”。“虽然以前没有扮演过这一角色,但身为文化特派员,我不能推诿,且必须扮演好,为越城文旅发展尽点微薄之力。”钱小宝说。
钱小宝担起双重任务,在排练“越王勾践”时,主动抽空到世禾社区调研,希望利用特长发挥文化特派员的作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两个现象:一是世禾社区管辖的是拆迁安置小区,老年居民较多,他们对绍剧等传统戏曲充满兴趣,但前来表演节目的专业人才不多;二是青少年对地方戏曲兴趣不够,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做好文化传承工作。”钱小宝说。
世禾社区与绍兴市少儿艺校合作推出了绍剧猴戏启蒙班,钱小宝担任这些“小苗子”的老师。课间,他不仅讲述绍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猴戏的独特魅力,还通过现场示范手交叉、手指点、眨眼、挠痒、猴形走路等猴戏动作要领,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灵动活泼、形神兼备的猴戏表演艺术。孩子们很喜欢钱小宝的课,每次上课,20多个孩子都学得很认真,这让钱小宝很欣慰。“培养更多的‘小猴子’,让绍剧猴戏有更广阔的土壤,这是我作为文化特派员的使命。”钱小宝说。
当然,向群众表演戏曲,这是钱小宝最拿手的活儿。世禾社区党支部书记俞香花说,钱小宝根据居民的文化需要,主动到社区文化礼堂表演猴戏,赢得居民一致认可。“退休后,在成为文化特派员之前,我也经常到社区、村居表演节目,现在有了特派员这个身份,促使我更加尽心尽责地向市民传递绍兴传统戏曲的魅力。”钱小宝说。
穿着50斤盔甲演绎“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向空中挥舞越王剑。
7月5日和6日,绍兴古城仲夏夜活动上,由历史典故“越王箪醪劳师”改编的《梦回越王箪醪劳师秀》情景剧在投醪河毗邻的古城府河里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近一个小时的演出中,掌声雷动,赞美之声络绎不绝。
“越王演得好,气场强大,神态专注。这么热的天,穿着厚重的盔甲,能把越王演活,很不容易。”今年67岁的市民杨志良说,他连续两个晚上前去欣赏越王出征伐吴的场景。
钱小宝从事了一辈子绍剧演出,在舞台上扮演过孙悟空、周瑜、马超等角色,但扮演情景剧中绍兴人熟知的历史人物“越王勾践”还是头一次。
接到演出任务时,他既兴奋又紧张。“对我来说,能扮演越王勾践是种荣誉,但压力也很大,勾践是大王,这跟戏曲角色表演完全不同,神态、动作一定要拿捏到位。”钱小宝说。
从那时起,钱小宝赶早摸黑排练,除了熟记台词,更多的是训练体形、眼神。“身体要挺拔,表现出强大的气场;眼神要有神,看得远一些;走路要有大将风范,不能畏畏缩缩;拔剑动作要利索,举高有力;语气要沉重,中气足。”钱小宝仔细观看了陈道明、陈宝国等著名演员扮演过“越王勾践”,从中悟出一些演绎经验。
7月5日下午,正式演出前,钱小宝早早赶到现场彩排,当时太阳毒辣,但他顾不上汗水和高温,在现场反复练习。“我担心他中暑,给他打扇降温,让他喝水解渴。”钱小宝老伴唐立群说。
演出越来越近,钱小宝开始化妆,头套里有发胶,脸上沾着胡须,这些他早已习惯,但盔甲却重达50斤,这比他平时演出的戏服重了一倍。“穿上盔甲,里面的衣服很快湿透,但我强忍着,这是演员的基本素质。”钱小宝说。
晚上7点,演出正式开始,钱小宝饰演的“越王勾践”,手持越王剑,率领众将士从咸亨大酒店广场浩荡出征,行至府河街。一路上,战鼓雷动,旌旗飘扬,“越王”军队阵容整齐,手执长戈,英姿威武。“不只是高温考验,骑马、登上炮台等动作,对我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都有难度,好在我都克服了。”钱小宝说。
“越王箪醪劳师是历史典故,曾有过舞台剧,这次直接搬到实景街区,沉浸式演出更受年轻人欢迎。钱小宝用深厚的功底、强大的气场、精湛的演技,‘复活’了越王勾践。”该演出总导演、绍兴市文化馆原副馆长何青说。
开栏的话:日前,越城区18名文化特派员已正式上岗,其中13名为首批区级文化特派员,5名为市级文化特派员。这18名文化特派员包括机关干部、高校教师、文化文艺协会骨干、热心公益的企业家等,他们将陆续沉到越城区最基层,在各个领域各显神通,为越城村社文化建设赋能。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文化特派员在基层”栏目,讲述他们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的故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晓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