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手机,作出一个好久没决定的决定,打电话给老板娘。
现在忙吗?不忙。于是,走进几百米外的小店,躺在那里,放空片刻,给眼睛放个假。
那是一家推拿店。我最喜欢的是洗眼。确切地说,是银珠洗眼。古法技术,值得信赖。用一根针,在眼睛里捣鼓,来来回回,轻重有度,像一场禅修,洗去污垢,换来清明。过程伴随着不间断眼痒,但只要耐住了,却倍感放松。我知道,是我的眼睛太累了。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接收信息时多由眼睛承载。另一方面,是自己不甘心,离不开眼睛对信息的搜索与记录。为了让上班的效率更高点,为了下班的爱好坚持得更久一点。看消息,回消息,读鸡汤,对着屏幕码字,都是眼睛每天的必修课。
人们常说,生活每天都新鲜的。可是,时间内里的心境,难免起伏。随之起伏的,还有心灵的窗户。眼睛累啊。自认自律的人,但面对每天扑眼而来的信息,总让人心慌慌。这样的慌张,如同怕上班迟到,怕坐高铁错过站,怕来不及看上远去亲人的背影一眼。
当然,就个体而言,大多是工作所需的应对。该回,该马上答复或完成,眼睛自然不可错过。一些身为俗人的诚意交流,自然也不可忽略。好不容易,随夜色一起安静下来,又不得不翻开书本,又不得不敲上一会儿字,像一种仪式,像一种瘾,甘心情愿地把眼睛当主劳动力,在生活的缝隙里奔波,让心灵飘忽一会儿,抵达瞬间的无待之境。人生有各种迷魂阵,阵里阵外是两个世界,阵里的人犹豫徘徊,阵外的人心随影动。
也曾羡慕那些用眼睛少的人,或是用眼不疲劳的人。但我想,他们对眼睛的要求并不高,没有更高的追求,因此,眼神多半是迷离的、空洞的吧。似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字典里的“明眸”越来越少了,成了一种轻奢。
这些年,我注意到,在日常的交流中,大家的眼神游离了一些,专注度减少了,直视的耐心不多了。这样的变化,既在于时间的变化,也在于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流,我们总不想错过,甚至情不自禁开启捆绑模式,陷入各种信息汇聚的洪流而难以自拔。
美的东西是永恒的喜悦。这样的窗口,从眼睛启程,最终穿越俗常,抵达内心。愿我们有闲情,抛下暂歇的锚。给眼睛放个假,让眼睛尽可能地保持明澈。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