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高效促投产,“厂房租赁”助产业“追风”

2024-07-24 07:21

来源:

越牛新闻记者 周梦琪 实习生 俞柯伊

昨日,位于滨海新区的浙江蓝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里,两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车间内紧张而有序。目前,企业已为国内外20多家相关企业提供产品样品,主要用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极片、隔膜的关键涂覆材料。

谁能想到,如今这家已步入生产正轨的新能源企业,去年此时还没有落户滨海。“去年8月装修进场,今年4月正式投产,整个过程不到8个月。”“蓝珧”相关负责人介绍。

“蓝珧”只是“滨海速度”的一个缩影。记者观察到,在滨海新区众多“风口”产业项目高效落地投产的背后,是它们纷纷采用了一种模式——厂房租赁。

签约即开工

为企业“追风口”

按照一般情况,企业落户后,要经过拿地、做地、土建、装修等一系列环节,投入的资金大,时间长;而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而言,当前处于最好的风口期,都希望能够尽早乘势而飞。“蓝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滨海新区“绍芯谷”有大量空置厂房,为新落户企业提供了很大便利。

“蓝珧”所在的1.5万平方米厂房,地处马海片区“绍芯谷”七色彩虹科技产业园,原来属于一家印染企业,响应印染集聚政策号召,暂时处于闲置状态,滨海新区通过全域更新盘活存量土地,激励企业对厂房进行“微改造”。

焕然一新的厂房,正好符合不少新能源落户企业的需求。“蓝珧”相关负责人说,租赁厂房,免去了拿地、做地、土建等环节。签约即开工,4个月,建设完成其中两条生产线;不到8个月,顺利投产,整个过程至少节约1年的时间。

在“绍芯谷”,像“蓝珧”这样的案例有不少。

作为马海片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后的首个投产企业,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用时5个月便建成了全球首条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

“经过数年孵化,我们项目产业化需求迫切,当前正处于钠离子电池的产业风口,我们等不起。”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厂房租赁跟直接拿地相比,至少节约1年的时间成本,帮我们抢占了产业风口。

  “蓝珧”新材料厂房外景。 骆 烨 摄

两年盘活50万平方米

厂房租赁成招商优势

当前,不少新兴产业项目急需厂房承接,但拿地周期往往会比较长。新区袍江更新专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土地要素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滨海新区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出台专项政策激励,盘活部分闲置厂房。自2022年7月以来,滨海新区“绍芯谷”已启动盘活闲置厂房超过5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通过对片区空间的有机更新,该片区产业空间将从原先的455万平方米提升至950万平方米。

闲置厂房的“重生”,成为了滨海新区招商引资的一大砝码。“投资高效率带来效益,滨海‘厂房租赁即开工’的招商模式,对招引项目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新区招商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招商模式,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拿地成本高等问题,也保障了项目快速落地投产。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通过厂房租赁等形式,“绍芯谷”招引产业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约150亿元。上半年,除蓝珧新材料正式投产外,先越材料、上瓷时代、上海优浚、梦之墨、德烯科技等项目先后实现开工(装修)。

为了让厂房租赁赋能招商引资,让闲置工厂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新区正加力使传统产业集聚工业区提速提速实现“凤凰涅槃”。新区袍江更新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新区《绍兴滨海新区关于深入推进存量工业用地全域更新的实施意见》,以及片区有机更新专项政策,以“绍芯谷”为核心打造“泛半导体+”全产业链闭环,发挥“装修即可入驻、利用时效快”的特点,助力落户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释放新活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梦琪 实习生 俞柯伊 越牛新闻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