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分类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2024年以来,嵊州市各镇街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显著进步。
一、紧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干部下沉“传”分类。黄泽镇结合“周六志愿活动”全镇机关干部每周下村走访农户,宣传垃圾分类;结合“自查自纠”,社事办工作人员每周进十四大场所检查和宣传;结合“周一夜学”,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垃圾分类四分法,做到每周一次,时时巩固;二是塑造氛围“齐”参与。谷来镇改善原线单一的入户宣传模式,结合平安创建、禁毒宣传等相关活动,共同开展分类宣传。利用清晨村民赶集的空隙在集镇醒目位置,设置了宣传摊位,通过小喇叭、挂横幅、树易拉宝、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等方式,积极向过往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贵门乡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多方协同,确保分类成效
一是三江街道通过组建由街道干部、社工、网格员组成的督导小分队,直奔一线,全面开展“日检查、周反馈、月通报”,层层压实各社区、物业责任,明确要求和整改期限,进一步夯实责任链,全面形成了街道统筹、科室协调、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二是剡湖街道定期召开垃圾分类督导员培训,建立垃圾分类监督机制,强调督导职责与考核规定;各类场所积极参与,综合执法队对十四大类场所进行督查问责,给出整改时限,再次督查且未整改的,将对其进行依法处罚;联合辖区部门对垃圾分类整改联合督查,不定期督查村社垃圾分类具体工作,压实责任,确保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三、因地制宜,创新分类模式
一是贵门乡结合乡村实际,创新了垃圾分类模式。在居民区,贵门乡设置了“四分法”垃圾桶,即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桶,方便居民分类投放。在农田和果园等区域,贵门乡则推行了“农废资源化利用”模式,将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等农废资源进行分类收集、堆肥处理,实现了农废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仙岩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注重创新实践。通过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开发垃圾分类APP等方式,提高垃圾分类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再生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作者: 编辑:周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