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5年磨“隶”终成器

2024-07-18 08:50

来源: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第四站——广西巡展,于7月16日上午在广西美术馆正式开展。越城书法家王建华的八尺作品杜甫《秋兴八首》位列其中,受到了各地书家好评。据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是我国书法界4年一届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被誉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

据了解,这次广西巡展共展出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书家作品275件,涵盖篆、隶、楷、行、草、篆刻及刻字等类别。“入围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初选作品的数量为17368件,想要进入965件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之列,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殊为不易。”越城区书协主席王志刚告诉记者,王建华入展的杜甫《秋兴八首》,是以汉隶创作的,全诗448字,加上落款100多字。作品以《鲜于璜》汉碑为基调创作,融合了张谦碑、礼器碑的风格,以及王建华创作时的情感,体现了植根传统又和谐统一的气质。《秋兴八首》从96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得以入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还走向全国巡展。

近日,记者来到越城区秦望路王建华书法工作室,看到他正在挥毫泼墨。100余平方米的工作室内放着三张大小不一的工作桌,室内墙柜放满了书,墙上挂满了自己的书法作品。

“不同的作品,以不同的心境,在不同的工作桌上书写。”王建华说,他研习书法已40多年,作为土生土长的越城人,他深受越地书法氛围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王建华喜欢学宋四家,尤其是苏轼、米芾的行书,他们的尚意风格更贴近其豪爽的性格。后来,王建华到中国美院进修,看到杭州大街上有许多沙孟海的题匾,回来后情不自禁地对这些题匾临临写写,很长一段时间追随沙老浑厚、苍劲、气派的书风。20世纪90年代,他受国内书家植根传统、守正创新的影响,对经典碑帖朝夕临池,孜孜以求,楷书从钟繇、二王、唐楷书风入手,尤其倾注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

王建华说,对于近现代绍兴书家来说,隶书成了“风向标”,绍兴出了三位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隶书大家,他们以不同风格的隶书见长。首推的就是以伊秉绶风格为主,写清隶的沈定庵,他被全国书法界誉为江南隶书之王。沈老之后是写秦简的原省书协主席鲍贤伦,他曾在绍兴市文联工作过很长时间,此后也一直关心绍兴书法的传承发展。最后一位是绍兴首位书法博士何来胜,他现在杭州高校任教,其隶书作品对绍兴书家影响很大,激励了国内一批学习隶书的书者。

受绍兴这三位书法大家的影响,15年前王建华转向以隶书为主、五体兼修的习书之路。“每天临创及理论研习,侧重隶书。”王建华说,十年磨一剑,而他是15年磨“隶”,终于得以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这是他书法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将激励他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殷俊 文/摄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