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滨海新区的企业、村(社区)整合资源力量,推出爱心暑托班、公益夏令营等载体,合力为中小学生打造一个“快乐暑假”。
学生的假期,就是家长的烦恼期,散放不放心,送培训班又闹心,有家长叹苦:孩子过一个暑假是万元起步,培训真“烧钱”。
滨海新区企业较多,外来务工人员也不少,这些“新绍兴人”父母都在老家,每到暑假更是为孩子没人管而焦虑,这个时候,就很需要有个“兜底”的去处,让家长安心、孩子舒心。因此,有企业为职工办起临时托管班,有社区为辖区的孩子提供公益暑托,有村子为本村孩子提供暑期实践,让孩子们的暑假学业不荒废,让有娃的家长不担心,合力为“快乐暑假”托底。
解决好职工群体的后顾之忧,企业才有凝聚力,留人留心才有保障;解决好居民村民的暑假之忧,村(社区)才有存在感,居民村民更有归属感。值得好评的是,为了暑假公益托管这件事,各种资源都积极调动起来了,像马山街道综合文化站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斗门街道推出的公益培训班,都是共建共享参与公益事业的务实之举。
从“暑假焦虑”到“快乐暑假”,彰显的是滨海各方以实际行动纾解群众困难的优良作风,企业、村(社区)、街道等全力以赴为职工群众解忧,职工群众自然也感受到来自企业、政府和社会的温暖,会产生更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更多人到滨海工作生活。
共建“快乐暑假”只是温情滨海的一个切面,却能反映出滨海何以近悦远来的内在原因。也正是因为各方把群众的事情当回事,群众才会竭尽全力建好滨海这个“家”。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钱科峰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