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水增灵,开拓古城保护利用新境界

2024-07-16 15:11

来源:

绍兴因水而存,因水而兴,绍兴古城街随河走,河随街流,城河相融,城内河道格局独一无二,堪称中国和世界水城与水文化典范。在昨天举行的“7·15”绍兴古城保护日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聚焦古城与水,专家学者们提出,绍兴应当以水增灵,开拓古城保护利用的新境界。

绍兴城市如泊在水中的大书。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越王勾践修建山阴故水道、富中大塘。东汉会稽太守马臻纳会稽三十六源之水,筑成鉴湖,形成我国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贺循疏凿西兴运河,汤绍恩建造三江闸……面对“万流所凑,涛湖泛决”、洪涝潮交替的水环境,绍兴历代先贤皆以理水为治越首策,浚河为安民要务,留下了一部世界最卓越的治水文明史。

中国工程院院士、绍兴古城申遗总顾问吴志强以《数智古城,以水增灵》为题,向人们介绍了在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要以数智空间带动真实的空间,通过元宇宙展示好城市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吸引全世界的关注。同时,要以水增灵,开拓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新境界。吴志强团队还展示了2500多年来绍兴水系变化图。吴志强认为,鉴湖流域人地发展历史变迁告诉人们,生活在绍兴城市的人与田、沟、河、湖、海密切相关。绍兴在古时就形成了水网、水路、水环,今天,绍兴古城的水路仍有内环外环,水网密布。围绕绍兴水城基因,如何打通水环、形成活水慢行的城市,以水增灵,以水激活城市,是一篇值得关注的大文章。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专家、东南大学教授朱光亚以《开拓水乡名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局面》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在新时代已突破了原来只关注历史城区保护的局面,开启了全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新视野。越地跨越两千多年时空改造人居环境,解决人地矛盾的自强不息的奋争活动的见证,显示了大禹治水的文明传承从来就没有中断过,高超的水利技术使得越地成为江南锦绣山川的一部分,这是中华文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思想的历史突出表现。朱光亚以东湖、柯岩、吼山、羊山等地的山石水景为例,证明越地先辈通过保留地面上开凿剩余的或者有意留存的山体并适当加工成某种形态,将他们对山河的热爱和祈祷留在这些山石水景中,由此创造了全国其他文化圈中罕见的人和自然共同完成的鬼斧神工般的地貌。朱光亚认为,越地的这种地貌特征非常独特,充满了诗意和画意,体现了越人坚忍不拔的创造力。像兰亭是园林中曲水流觞的源头,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曲水流觞以其为蓝本,是中国和东亚地区曲水流觞艺术创造力的发源地。朱光亚表示,绍兴古城申遗要注重水元素,开拓水乡名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局面。

绍兴城水相依相存,古城内至今有17条内河,形成了乌篷悠悠、小桥流水的诗一般意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说,相比于其他古城,绍兴是水乡古城、运河古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在数千年的人与自然相处中,鉴湖成就了运河,运河成就了城镇,运河两岸有大量的名人故居。绍兴在保护古城文化的同时,可将古城、水城遗产保护进行整体规划,让一溪好水环绕居民生活环境。

中国水利博物馆馆长、全球水博物馆联盟副主席陈永明认为,绍兴是世界治水史上的典范,绍兴古城申遗要进一步挖掘水与古城的关系,使绍兴古城更具有独特文化遗产价值和普遍价值。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首席记者 周能兵 编辑:黄晨珂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