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古城申遗助推城市进级

2024-07-16 08:56

来源:

绍兴古城历经2500多年城址未变,特别是南宋以来形成的城市空间格局和人文风貌有序传承并活化利用至今,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为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典型意义,符合《世界遗产公约》一贯倡导的“突出的普遍价值”这一核心评价标准。但全面推进绍兴古城申遗是牵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综合效益提升的系统性工程,要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江南韵味、绍兴气质、古今辉映、市域一体的绍兴文化生态体系为基石,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及“东亚文化之都”金名片,最终实现人文为魂、生态塑韵的城市发展之路。

坚持夯实基础工作,完善古城保护管理体系,促进古城遗产保存状况和保护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建立古城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将与文化资源相关的历史环境、山水格局、设施、技艺等都纳入普查项目,全面摸清古城全域文化遗产资源“家底”,再根据文物类别、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进行针对性保护与创造性转化,尤其注重对尚未纳入现有保护体系的文化资源启动“预保护”。二是优化保护规划,做精做细保护工作。在更好地了解与保护古城历史建筑的同时,也要秉持“恢复格局,保古塑新”原则梳理古城空间布局,将传统空间格局与城市发展更好融合。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以“绣花”功夫修缮传统建筑,维护古城的完整性、真实性,既保护历史文脉,也提升居民生活环境。三是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监测制度。按照最新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积极借鉴杭州良渚古城、苏州古城成功申遗的宝贵经验,以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原则制定完善古城保护管理专项规划,明确古城整体保护要素、方法和管控要求,稳步推进古城申遗工作。

强化专业人才及平台建设,建强古城申遗“三支队伍”,发挥人才资源的核心驱动力。一是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申遗工作扎实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文章和论述,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的日常教育培训力度,系统强化文物保护干部队伍建设,为打赢古城申遗这场“持久战”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配齐配强高水平专家团队,保证申遗工作科学推进。聘请曾深度参与古城申遗工作、在申报管理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重要影响的权威专家,加强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性与学术性,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确保古城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高效推进实施。三是搭建研究平台,培育高素养文博人才。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专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既引进有相关学术背景的高端人才,又支持本地文博科研、修复人员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题培训班等专题研修活动,切实加强绍兴文博人才队伍能力建设。

做足做好宣传文章,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古城形象,提高古城知名度美誉度。一是以申遗为导向,明确古城定位,规划宣传思路。梳理乌篷船、绍剧、绍兴莲花落等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唯一性的绍兴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符号,建立文化标识体系。持续深耕,精心提炼鲁迅、书法等最具绍兴文化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在此基础上设计包含图标、标语等关键要素的古城形象视听识别系统。同时,通过旅游节、戏曲节、音乐节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积极宣传推广绍兴文化标识。二是提炼古城特色文化符号,精耕细作打造优秀文化品牌。深度挖掘阳明心学、黄酒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借助“文化+”整合带动作用,融合古城传统非遗技艺以及文物、建筑和工业等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再造”,打造一批既不背离古城特色和文化气质,又契合当代审美趣味的文化品牌,以“活着的古城”为理念,为绍兴城市文化建设提级扩能。三是引入优质营销策划团队,以创新思维全力打造绍兴古城品牌。聘请专业机构制作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纪录片、宣传片、舞台剧、主题曲等,尤其是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化综艺片。以越文化、名人文化、唐风宋韵等为主线和依托打造场景,串联人物故事,通过戏剧、乐舞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打造“网剧+网综”形式的“出圈”综艺片,实打实地塑造绍兴古城的新形象、新品牌。

作者单位 绍兴市委党校 瞿 萍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