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老师的“草木染”世界2

2024-07-12 15:41

来源:

A

享受草木染的每个惊喜

草木染第一次震撼到刘金凤,是她读大学期间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那时她在云南省的乡村第一次看到了由板蓝根叶子发酵而来的蓝靛泥,以及由蓝靛泥染成的蓝印花布。这蓝白相间透出的古朴幽远韵味深深打动了她。

走上教师岗位后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刘金凤又想起了草木染的神奇。她把自家的杂物间改成一间小染坊,并添置了电磁炉、锅碗瓢盆等设备。厨房用品的加入是因为草木染分为热染和冷染,热染需要把植物染料煮一下,把染液提取出来。

“草木染也叫植物染,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是从花草、蔬菜、中药材等天然草本植物中提取色素,对织物进行染色的一种传统工艺。从制作手法上,主要分为扎染、蜡染、敲拓染,等等。”刘老师介绍。她常常一下班就扎进自己的小染坊,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洋葱皮、核桃皮、青柿子、玫瑰花、槐米……在她的眼里,百草皆可做染料;萃取、浸染、固色……她通过一次次实验,研究每一种植物染料的色牢度以及怎样增加植物染料的色牢度等。

“做这些实验一点都不会枯燥,因为草木染每次染出的颜色、花样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常常是独一无二的。”刘金凤说。比如,洋葱皮我们看到是紫色,但是煮开后,用不同的布料或者不同媒染剂,最终染出的颜色会是墨绿色或者黄色。又如,蜡染中,有时作为防染剂的蜡会在染色中自然裂开,布面上就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龟裂纹,这也会为作品带来独特的韵味。

一般来说,草木染染出的颜色是低饱和度的调和色,时间久了会氧化、褪色,甚至变色,而在刘金凤看来,这也别有风味:“草木染像是和人一样,会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时间的记忆,让人感觉这些颜色也是有生命的。”

B

带领学生染出斑斓世界

2019年,刘金凤搬家了,而新家不再能容纳一个小染坊,她就把相关设备搬到了学校的实验室。她展示的神奇草木染,吸引了同事中的不少“同好者”。有了团队和学校的支持,当年她就在绍兴中专创立了“水木缘植物染坊”工作室,开设出《四季缤纷草木染》社团课。

很多学生在刘金凤的社团课中爱上了草木染,他们时常会追着刘金凤问课余时间可不可以到工作室做草木染,也会拿自己的旧T恤、裙子、布袋等来进行染色创作。而刘金凤会尽量满足学生。

“刘老师对待草木染的热情和认真非常打动我,每次看到她做草木染,我的心就会静下来。”学生顾敏敏说,“刘老师也特别温柔,有时我因为力气小,布染好色后,会洗不干净上面的染料和敷料,她会接过这个体力活。”

顾敏敏十分看好草木染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草木染更加环保和健康,也更符合现代人崇尚手工个性化定制的需要。因此,她计划跟着刘老师继续在草木染上精进,未来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

学生们对草木染的极大热情,也推动刘金凤去研究如何实现学生作品向产品的转化。目前,她和同事已开发出草木染相关产品三四十种,有抱枕、围巾、手工包、壁挂、杯垫、桌旗、玩偶、茶包……每次校外展览都能赢得大量的惊叹和赞美。刘金凤自己创作的草木染作品以及指导的学生作品也多次获得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绍兴市中职工美专业学生文创作品展评一等奖等荣誉。

这几年,“水木缘植物染坊”工作室接待了大量市内外的体验者。让刘金凤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5月接待的一批来自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外籍教师与留学生。“当时我教了扎染,这些国际友人一连染了好几块手帕,他们大为惊叹。从中我感受到草木染是具有中华辨识度的艺术瑰宝,必须发扬好,传承好!”她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