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穿越时光的老水缸

2024-07-08 07:06

来源:

我老家院子的角落里放着一口老水缸,女儿最近很喜欢玩它。父亲也宠着她,把她举得高高的,任她的两只脚丫子在水缸里划来划去。玩到兴奋时,她就会用力地踢起一连串水花,把水扬得脸上、身上、地面上到处都是,随后祖孙两个一起“咯咯”地笑。都说隔代亲,难道连向来家规甚严的父亲也变了?午后炎热,阳光穿透树叶,树影印在地上,伴随着女儿欢乐的笑声,我的思绪游离开来。

记得小时候,也是一个夏天,年幼的我游荡到灶间,无意间打开了水缸的大木盖板,发现水缸里盛满了水。哇,那缸里的水清清爽爽、冰冰凉凉的,好舒服啊!我踮着脚尖,一双手伸进水里这边划过来、那边划过去,把水捧起来泼出去,还把洗衣粉倒进水缸玩泡泡。我正玩得不亦乐乎呢,头顶突然吃了一记暴栗,随后就传来父亲劈头盖脸的呵斥。原话不记得了,大致意思就是骂我怎么这么不懂事之类的。那个夏天的下午,我哭了很久,一直哭到睡去。

熟睡的我是在几句洪亮的对话声中醒来的。“来打水啊?”“是啊,烧饭用的水没了!”我醒来时,父亲正把我从一个空的大木桶中抱出来。我环顾四周,那是一座小小的靠山的石亭子,地上有三个圆形井口呈三角形排列,透过井口往下可以看见一方清澈的水汪塘。对话间,那人已经把一个小小的水桶用绳子吊着从井口放下去,待小水桶灌了水就用手一下一下拉上来,最后提起小桶把水倒进身边的大桶里,周而复始。我站在一旁,看着父亲把大木桶摆在身旁,也开始这样吊水、倒水。慢慢地,两个大木桶终于都装满了水。父亲拿出用细竹片做成的大五角星,分别放在两桶水上面,那五角星竹片的大小正好与木桶口相配。接着他又拿出扁担,扁担的两头都用粗绳子挂着一个铁倒钩,刚好钩住木桶的提手。父亲在扁担中间站定,弯下腰扎好马步,两只手一前一后抓住两头的粗绳子,让扁担在肩膀上挪动到合适的位置。伴随着一声隐忍的喊声,父亲直起了腰,水桶也跟着一起微微摇晃着离开了地面。回家路上,父亲迈着小而略快的脚步,呼吸急促而又沉重,偶尔轮换下左右肩,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我一路跟着父亲,听着扁担起伏间“吱呀吱呀”的响声,看着桶中水面与五角星形竹片一起微微晃荡,过路坎时溅起几朵小小的水花。到家了,父亲卸下扁担,把水桶里的水小心翼翼地倒进水缸里。在哗哗声中,水缸里的水又满了起来。从那时起,似懂非懂的我知道了缸里的水是多么来之不易,而家里的这口水缸也成为了我心中的“禁区”。

三十多年前,上虞农村还没有接通自来水,用来喝的水都是这样靠祖辈父辈从山边一担担挑回来的。那时的农村几乎每家每户的灶间都有一口大水缸,挑回来的水就储存在大水缸里,专门用来烧水做饭。等缸里的水快要见底时,就再去山脚下挑水回来把水缸存满。要是谁家偶尔遇到烧饭水不够的情况,还会去隔壁家的水缸里舀一些,互相接济。

2000年前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供水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迅速铺开。伴随着小舜江供水工程的建设,上虞农村各个片区陆陆续续开始接通了自来水。如今,随着上虞区农村饮水共富提质行动的深入开展,城乡供水逐渐一体化,预计到2025年城乡供水一体化联网工程覆盖人口比例将达98%,真正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同质同服务”,农村饮水变得更有保障了。

时光荏苒,“挑水”就这样慢慢淡出了农村人的生活,水缸的储水功能也逐渐被淘汰。在年复一年的日子里,这口老水缸被辗转用于养鱼、种花、腌菜等等,如今,它又从我的禁区变为了女儿的玩具。老水缸穿越了时光,还是它,却又不再是它。父亲变了吗?我想,更多的是生活变了,日子变了,变得越来越好了。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李宸勉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