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沥海街道绍兴崧厦传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文江办公室里,来了好几拨客商。“都是冲着崧厦霉千张、崧厦臭豆腐、崧厦素鸡等商品来的,企业的豆制品在市面上很受欢迎,去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钟文江告诉记者。
钟文江今年55岁,小学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豆制品。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专心“磨好豆腐”,把一个传统小作坊发展成了如今的现代化企业。如今的他,不仅是当地有名的“豆腐老板”,还是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豆腐、霉千张是很多人的心头好。但无论是臭豆腐还是霉千张,制作工艺都比较繁琐。作为绍兴市规模最大的臭豆腐生产基地,钟文江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工艺改良升级,既能保留豆制品独特口感和原有风味,又能保障规模生产和安全卫生,使“臭得够劲、香得过瘾”的臭豆腐系列产品让更多人品尝到。
“这里是生产霉千张的,那里是豆腐乳包装车间,再里面是生产素鸡的……”在豆制品生产车间,钟文江边带着记者参观边介绍,自2015年起,企业陆续引入机械化生产设备。就拿做臭豆腐来说,按照传统工序,10斤黄豆需要磨40分钟,用机器则只要15分钟就可以了。“而且机器做出来的臭豆腐在温度控制等方面有了统一标准,质量更稳定,吃起来也更香。”钟文江笑着说。
因为生的臭豆腐又软又嫩容易碎,运输不便,绍兴的臭豆腐长期以来只能局限在当地售卖。为此,钟文江专门设计了一个长方形包装盒。“有了这种包装盒,臭豆腐不易碎,能卖得更远。上海市场能打开,就得益于改进包装。”钟文江回忆道,为了开拓市场,当年他每天骑着车,在上海外滩附近饭店推销盒装臭豆腐。后来,他还在上海招了一批小摊,由他提供小推车等设备,专门售卖臭豆腐。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臭豆腐等产品的制作工艺,弘扬绍兴传统美食,钟文江还特意在自己办公室门口腾了一小块地方,摆上当年自己经营小作坊时用过的烧浆锅、千张屉、石磨等工具,成立了一个微型豆制品制作展览馆。
这段时间,该公司规划用地面积919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的新厂房已经竣工验收。“豆制品这样的非遗饮食类项目,既承载了人们对‘食’文化的追求,也印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钟文江在新厂房中特意建起了非遗体验馆,用来推广上虞特色豆制品制作技艺,希望这项绍兴非遗能散发更加诱人的时代魅力。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滨海潮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诸丹萍 见习记者 朱灵斐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