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府山古戏台走红网络,引发市民对古城古戏台保护话题的关注,这样精美的古城景观要完好留存下去,离不开匠人精神和匠人技艺的精心维护。而在传承绍兴古建建筑技艺和保护古建文物方面,古城有位古建筑匠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数十年“痴心”不改,近日,他被评为“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第五批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金建明。
人物名片
金建明,越城人。1993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现为浙江省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和文物责任工程师,绍兴市越城区工匠,越城区技能大师,第五批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仿古建筑施工和文物建筑修缮。他对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情有独钟,整理了相关资料,并无私地传授给手艺较好的古建木工匠人,希望把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更好地传承发扬。
他参与保护、修缮仓桥直街、书圣故里、八字桥等历史街区以及近百项各级文保单位。还参与新建绍兴稽山公园、萧山湘湖旅游旅度假区“下孙文化村”、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国际诗画园”等仿古建筑综合性公园,其中20多项工程获得了省、市优质工程奖。
金建明在做攀间枋榫头加工
守护“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
“府山公园里越王兰苑的古戏台我经常去观摩,收集了很多珍贵的细节资料。”55岁的金建明从事古建工作30多年,守护绍兴古建技艺、守护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是他的梦想和追求。
古城诸多古建筑修缮和建造工程中,都有他专注的身影,不乏多个古戏台。在金建明看来,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是一件属于绍兴的瑰宝,鲁迅先生文章中对于“水乡社戏”的描写,让古戏台也成为绍兴特色建筑,无论是立于水面的古戏台,还是建于祠堂庙宇、古村落中的古戏台,都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能让古城被更好地记住。
“‘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这门非遗技艺专业程度很高,需要多方钻研、实践,才能掌握。它不仅包含了堆塑造型艺术、木雕艺术、石雕艺术和传统榫卯技术,还有非常专业的藻井技术。”金建明介绍说,“‘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非遗技艺”在建筑技术上体现了古人的审美,其中藻井技艺更是体现了科学的扩声艺术效果。
他介绍说,绍兴不少考究的古戏台都有一个由斗拱螺旋状组合而成的顶,称为“藻井”,这是古戏台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藻井”的作用是扩音与拢音,使戏台上的声音绕梁不绝,回声动人。从艺术美学上讲,“藻井”飞檐翘角,层层出挑,螺旋收缩,集结于顶部中心,如伞如盖,犹如覆斗,悬于室内天顶,斗拱承托,榫卯相连,不费一钉一锤,细密层叠。“藻井”有八角、六角、圆扇,千变万化,建筑越高级,“藻井”木构便越繁复。“掌握了‘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非遗技艺,就相当于掌握了传统古建技艺的精髓。”金建明表示。
30多年来,金建明参与了城市广场水上戏台、稽山公园南浦小集戏台的建造,保护修缮了柯桥宾舍古戏台、王化庙古戏台、隘将庙古戏台、严朱庙古戏台、嵊州济渡炉峰庙古戏台等。
此外,为了传承“‘绍兴古戏台建筑艺术’非遗技艺”,2004年至今,他陆续收徒10多名,无私地传授相关技术。“我收徒不看出身,只看其内心是否喜欢这一行,以及有没有把古建钻研下去的决心。我希望有更多有匠心的匠人,能与我们一路同行。”金建明表示,对于绍兴这样的古城来说,有太多的古建筑等着抢救,随着相关文保条例的规范及地方法律法规的完善,古戏台等古建筑的修缮技艺将有更多用武之地。
金建明参与建造的城市广场水上戏台
为保护文保点独辟蹊径
越城区鉴湖街道秦望山深处的秦望村是全省首批传统村落之一,这里有23处三普文物点,其中两处是文保点,被命名为“筠溪民居一”“筠溪民居二”。2022年以来,备受关注的“筠溪民居二”修缮工程施工单位就是金建明创建的新景建设有限公司。该公司创建于2003年,重点经营古建筑、文物保护施工,具有古建筑一级、文物保护二级等多项施工资质。
“筠溪民居二”建于清末民初,建筑结构形制规整、建造工艺精湛,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砖雕、木雕保留完整,但当时濒临倒塌,修缮难度不小。
在金建明的主持下,施工遵循文物修缮的“四原”原则,即“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原貌,得到了各方好评。
为了保住“筠溪民居二”西边靠溪沟的山墙,金建明花了很多心思。“这面山墙上采用了砖雕博风线,很是考究,一般民居多采用墨线或只是石灰粉刷,能用得起砖雕博风线,说明主人家社会地位高,同时经济实力强。”为了保住这面山墙,金建明在墙内增加了“大木柱榀”。这是因为老的“柱榀”嵌在山墙内,更换维修木柱都需要拆除墙体,会严重损害山墙的结构安全,为此,他采取技术措施让新老“柱榀”一起相互连接、共同受力,同时加长檩条,让其搭在老的山墙上面,保证整个屋面完整地连接在一起,消除了结构安全隐患,同时又符合了“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了文物原貌。
“在文保点的修缮中,细心、耐心是最起码的工作态度,一定要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原貌,梁思诚先生是保护古建的先行者,他明确表示保护的核心是‘拯救’。”金建明表示,如何“拯救”文物,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于保护“筠溪民居二”的山墙来说,“拯救”的方法是加建与原建筑风格和工艺相近的“柱榀”、加长檩条搭接来加固。但有时修缮文保建筑时,却要采取“拆除”的方式,拆除现代后期加建的附着物,来还原文物本来面貌。
金建明回忆了马山街道“鲍氏旧宅”省级文保单位修缮时,对“鲍氏旧宅”盐商仓库的“拯救”,采取的方式就是“拆”。原来在20世纪70年代时,该仓库被用作粮库,在原来的盐商仓库的墙面外,曾加建了一面护墙来加固。“我们就是要把这面墙细心地拆除,在拆除的同时,不要损坏原有的盐商仓库墙面。”金建明说,团队里的专业人员都是有这样的“拯救”理念和保护素质的。在拆除过程中,他们发现原墙面上绘有年轻毛泽东的彩色巨幅墙画,马上报告文保部门,同时在施工中拆除得更加细心,使整幅画都得以完整保存。
“筠溪民居二”精美的砖雕博风线
孜孜不倦创新古城保护举措
“古城保护需要保护城市肌理,保存古建筑的整体形态,修旧如旧,不能简单复制照抄现代的保护举措,同时需要加强地域间的借鉴、思考。”2001年前后,金建明参与实施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修缮保护工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没有现成的经验,团队常常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地方好的做法。当时乌镇做得比我们绍兴稍早一些;苏州古城保护也做得比绍兴好。金建明说,自己当时有求知若渴的感觉,觉得要保护好古城,就应该学习好的保护理念和方式方法,同时又要结合绍兴自己的传统做法和实际情况。
“付出总会有收获,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也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奖。”金建明说,这让他很受鼓舞,更坚定了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的信念。除了参与修缮保护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他还参与了八字桥历史街区、鲁迅故里景区等重要文旅保护项目,这不仅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收获了成就感,也激发了他创新古城保护举措的热情。
用“四原”原则修缮好的“牛腿”
金建明还积极投身“一城一桥三故里”古城消防救援站保护修缮。经过保护性修缮,古城历史街区消防不便的痛点得到了缓解。
“古城里道路小、面广,而且居民居住密度大,居民使用明火问题、煤气问题,都给消防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金建明说,像八字桥历史街区内的一个消防指挥中心,进行合理的保护修缮后,给消防救援、指挥、调度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前不久这里民居失火,居民们上演了教科书式的自救,这说明之前古城消防救援站保护修缮起到了作用。”
漫漫古建技艺学习求索路
“我1993年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进入市三建公司古建分公司,跟着最资深的老师傅们学习古建筑。”金建明说,从业30多年,通过师傅的传授和自己的刻苦钻研,才能够熟悉古建筑的营造方式、构造风格。
从参与绍兴市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中的稽山公园、市旧城改造项目中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改造、鲁迅故里景区保护开发、八字桥直街历史街区等修建、修缮工程,到主持书圣故里历史街区保护修缮、蕺山景观改造王家塔建设工程等工程,金建明踏上的是一条漫漫求索路。
好学习重实践的金建明,2004年取得建筑工程高级工程师职称,2019年取得建筑施工正高级工程师职称,2014年取得注册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证书,2023年取得注册文物保护责任工程师(古建筑)证书。负责的工程多次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建设工程“钱江杯”优质工程奖、绍兴市“兰花杯”优质工程奖、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奖等奖项。
金建明主持新建的杭州萧山区湘湖孙氏宗祠戏台
做古建筑修缮或建造是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掌握绘图技术以及深谙各项工艺技术。正是在多年历练中,金建明全面掌握了相关古建工程建筑技艺。他不仅能绘制古建筑施工操作所需的节点详图,还能为木作、泥作、瓦作班组开展工艺、技术指导,能编写施工技术方案。
在他主持新建萧山湘湖下孙文化村孙氏宗祠戏台、宁波北仑陈华村周家祠堂戏台,以及修缮柯桥宾舍古戏台、王化庙古戏台、隘将庙戏台、严朱庙古戏台、嵊州济渡炉峰庙古戏台、萧山沈氏宗祠古戏台、蔡氏宗祠古戏台等一系列文保单位项目中,留下了一位古建技艺传承人不断求索的足迹。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殷俊 文/摄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