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褪去滤镜后,露营还是门好生意吗?

2024-07-02 16:29

来源:

梅雨季节连续下雨,对露营影响不小。

过去几年中,露营地爆单、一“帐”难求的盛况让人咋舌,然而随着近两年旅游出行的全面复苏,社交平台上频现露营地转让、劝退的帖子,如今年轻人还流行露营吗?露营还是门好生意吗?

柯桥一网红露营地

发帖寻求转让

“因为个人工作和发展原因,想把一个正在运营中的露营地转让掉,欢迎有意者洽谈。”最近,柯桥区一网红露营地的负责人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帖,这个营地前期基建投入在300万元以上,场地租赁时间到2027年底,转让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管不过来。

这处露营地的场地面积大概80亩,其中水库30亩,停车场10亩,包含多个集装箱、木屋、木台等设施,还有滑梯、桨板、户外天幕桌椅等设备。“营地最多能同时接待两三百人,除了本地的露营爱好者,还有来自杭州、苏州、上海等地的外地游客。”营地负责人表示,前几年自己管理时,营地的客流和网上的口碑都很不错,但因为自己忙不过来,去年10月招聘人员管理后,营地的整体运营情况就打了折扣。

“这个露营地环境真不错,但服务确实不行,淋浴和卫生间都让人吐槽。”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春天她还带孩子去过这处营地,当时还有给小朋友送风筝的活动,但现场卫生情况不敢恭维。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除了露营地转让的帖子,各种关于露营地的劝退吐槽也不少,有的人是被露营地的“照骗”吸引,去了才发现现场环境不如预期;有的是购买了露营地的优惠套餐,但在周末或节假日的旺季游客们一窝蜂地过去,实际的露营体验并不好。

高温季即将来临

靠天吃饭难处多

露营这股风潮大概是从2020年开始盛行的,当时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主打就近度假、轻奢装备的精致露营一下子流行起来,仅一年多时间,全国各种露营地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大小小的露营地数量超过15000个。然而这两年随着露营需求的“繁花”谢去,各类露营地也面临残酷的洗牌。

“刚开始做的时候并不懂行,踩了很多坑,露营地如果仅仅是吃烧烤、卖啤酒、收摊位费,挣的都是辛苦钱和小钱,做不长久。”有4年露营地运营经验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在最初的快速发展期,确实是扎个帐篷就能挣几千元,但后来露营地遍地开花,常常因为公共卫生不佳、配套设施不完善、餐饮品质差等遭到吐槽,这类露营地的生存期很短暂。

赵先生表示,经历过残酷的“淘汰赛”后,大家都意识到露营地的基础建设、内容打造、营销费用等不能省,所以露营地的投资门槛也在抬高,很少再有投资额低于50万元的露营地,主流的投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而且大部分露营地的负责人也能够理性看待投资回报,不再盲目追求短期内收回投资。

比传统旅游业更残酷的是,露营地有强烈的“靠天吃饭”属性。“像最近的梅雨季,虽然气温适宜,但雨一天不停,露营的人就少,等梅雨季过去,夏天气温太高,又不太适合露营,而冬天太冷,也基本无法运营。”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笔账,单算投入和支出,露营地其实并不好做,客流高峰主要在双休日,一年平均52周,也就是104天左右,除去天气原因等造成的空档,可以顺利运营的大约只有80天,加上人工成本、地面租金以及日常管理维护等成本支出,看着热闹,要实现盈利很难。

露营经济的可持续性

要靠“露营+”来实现

对露营地的运营者来说,除了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实现露营经济的可持续性,还是要靠“露营+”来实现。

“目前参与露营的主流群体,一部分是亲子、一部分是企业团建,主要还是以年轻人为主。我们在场景打造之外,还得提供更多的内容体验。”一位在户外旅游机构担任领队的莫先生告诉记者,目前“露营+户外运动”的细分领域热度就很高,露营结合的户外运动,既包括较为大众化的活动如徒步、骑行、登山、飞盘等,也有相对小众的运动方式如攀岩、桨板等。

本地经济领域的专家章融也持类似观点。“如果建单一的露营基地,那就只能作为一个公共设施,但是安全性、卫生条件等都会成为问题。”章融认为,露营地的建设之外,还要排列组合好“营地+剧本杀”“营地+音乐节”“营地+研学”等不同模式,创造多样的露营产品来降低成本,做优产品、提供差异化的露营体验,才有后续的生命力可言。

有业内人士表示,露营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兴细分市场,亲近大自然、与人群保持距离的特点符合现在年轻人的休闲需求,但一窝蜂的热潮过去后,随着大众消费趋于冷静,露营地更要集齐软硬件打造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客户的复购率。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干政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