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每间屋子都有电扇空调 全家住在专门的环卫工宿舍里,真幸福!

2024-06-28 21:52

来源:

2013年的夏季酷热难耐,高温突破40℃的日子不少,不少一线外来务工人员中暑入院,于是当年7月31日,市政府机关会议中心首次向公众免费开放,党委政府议大事的地方,晚上成了外来工的纳凉点。当年8月9日,晚报针对此事刊发了通讯《儿子,今晚我和你爸睡在政府会议室!》,作品荣获当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1年一晃而过,又来到了夏日时节,如今这些外来工的居住条件如何?针对避暑纳凉,又有哪些新的措施?

6月19日,记者来到了全市最大的环卫工宿舍——小亭山外来环卫工人公寓,实地探访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

家具电器全备,把宿舍装扮成温馨的小家

小亭山外来环卫工人公寓坐落在越城区山阴路旁,2012年建造完成,2013年之后逐步启用,目前共有175户,近500名一线外来环卫工及其家属住在这里。

汪晓花是环卫工中相对少见的80后,1986年出生的她是从重庆来绍兴务工的“辣妹子”。记者到了她的宿舍,发现里面明亮又“充实”:不仅有专门的厨房和厕所区域,每间宿舍还配备了空调、电扇、电磁炉、柜子、桌椅等生活必需的家具、电器。汪晓花又将宿舍装扮起来,一张张笑容灿烂的全家福照片挂在床头,还有可爱的玩偶、孩子学习用的口算图……这个约30平方米的小屋显得格外温馨。

“我之前去外地打工,每个月房子租金都要七八百元,而且住的地方又小又破,夏天热得像火炉。在这里每个月就象征性地收50元,环境那么好,真的很惊喜。”说话间,汪晓花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汪晓花是从2022年开始当清洁工,半年后按照流程申请了宿舍。老公刘朝辉也是同事,平时负责开垃圾清运车。夫妻俩一个扫地清垃圾,一个开车运垃圾,配合默契。如今小夫妻的两个孩子已经分别9岁和7岁了,一家四口都住在宿舍里,享受着团聚的幸福,不用再四处打工,长途来回奔波。

这个夏季,汪晓花负责清扫鹅镜路上的长2公里的区域,工作完回到宿舍,电扇、空调可以轮番上场,不用担心高温中暑的问题。“这两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就开会儿空调。”汪晓花边笑着说边热情地拿出几罐饮料招待记者,“这些饮料都是公司发的,平时还发米发油,生活物资都不用担心了。”

宿舍楼下还有车库和车棚,电动自行车可以免费充电,公寓里还配备了单位直属的物业,包揽着走廊和楼梯打扫,以及修水管、修电器等服务。

“防暑大礼包+人性化工作制度”效果显著

记者又来到65岁环卫工刘建国的家。从内蒙古来到绍兴的他是名“老员工”,从事扫地工作近10年,2016年开始与妻子一起居住在公寓宿舍里。

目前刘建国的工作时间是从每天凌晨5点到上午10点,下午2点到5点。每天中午可以回家睡午觉,下班还来得及烧饭做菜,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条。

“现在已经开始有高温补贴了,连续4个月每月300元,每到夏季,公司还时不时会送来防暑礼包等慰问品。自从搬进公寓,我再也没中过暑。政府和社会关心我们,大家都很感动,干活也更有干劲了。”刘建国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越城区环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涉及到环境卫生各个环节的一线工人有近2000人,其中一线清扫员就有1191人,外来务工人员的比例在70%以上。“不光小亭山,昌安的公寓也住着不少外来环卫工。而对一些因特殊原因不方便住在宿舍的员工,今年年初,我们向有关部门申请了外来环卫工人来绍房屋租赁补贴,每月500元,到时候按季度发放。环卫工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我们希望做好后勤保障,让他们住得安心、舒心。”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徐晓明告诉记者。

6月初,有几天最高气温已临近高温线,徐晓明与工作人员们一起开展了一次夏季慰问工作,400箱棒冰“新鲜冰凉”地送到了环卫工手上。接下去还有一批防暑降温用品大礼包的发放,有绿豆、白木耳、藿香正气水、清凉油、花露水、毛巾等食品、药品、日用品各种类型。最近是梅雨天,还为大家配备了雨衣、手套,以及能遮阳挡雨的草帽。

此外,越城区环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运营监管科科长吴建国向记者介绍了目前的高温工作制度:实行人工错峰作业,加强机械作业频率,将人工作业时间放在早晨、晚上,避开高温时段,夏季每天会结合实时天气进行调整,像去年就避开了中午12点到下午3点的极端高温时段,如果身体实在不适可以随时请假,还可以自主申请打扫的区域地点,公司将尽量为员工们进行人性化的安排。

公共避暑驿站越来越多

绍兴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其中有大量的一线外来务工人员。

早在2021年,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为了让流动人口安心住下来、留下来,就采用数百名流动人口专管员每天四处寻找优质租房和招工信息的方式,第一时间在相关平台上发布。今年4月,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印发了《绍兴市进一步提高招聘绩效持续加强用工保障十条举措》,其中重点关注了外来工的住房待遇。目前,全市各工业企业及小微园中已新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间),解决了数万名工人的住宿问题。绍兴市各建设工地也在夏日全面严格实行高温停工、错时施工制度,市直工程项目的工人宿舍100%安装了空调。

除了让外来务工人员住得舒服,我市还开辟了不少“移动避暑站”,让一线务工人员不管到哪里工作,附近总有公共场所开放,让他们避暑纳凉。除了配齐休息桌椅、除湿机、茶水药品等物品设施的“升级版”防空洞,还有地铁中的多个纳凉点,以及办事大厅、体育馆、会议室、学校礼堂等。

全市各地还建了“城管驿站”,大多依托现有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实施提升改造,方便工作完的一线劳动者及时休息,目前已建成投用上百座,遍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中午炎热时段,总有许多环卫工、园林绿化工、废品收纳工走进驿站,吹吹空调,喝口凉茶,等恢复状态又可以投入工作,大家普遍对驿站内清凉的环境赞不绝口。

不少社区还建立了爱心驿站,像鲁迅故里社区的“热风驿站”、树鹅王社区的“幸福驿站”等。像“幸福驿站”就是为社区里的一线外来务工人员而建立,配备有充电宝、医疗急救包、雨伞等应急用品,夏日炎炎之时,那里不仅空调开启,小冰箱里还放进了棒冰,为务工者送上清凉。

90后贵州人小周是一名外卖员,平时总是奔波在绍兴的大街小巷。“我发现,绍兴现在爱心避暑点越来越多,随时随地可以乘会凉,真好!”小周对记者说。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