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柯桥区积极应对保平安

2024-06-28 10:31

来源:

“雨打黄梅头,月余无日头”。从6月22日晚上起,柯桥区迎来了连绵不绝的梅雨。阴湿寡照的天气,给全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6月23日17时,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启动了Ⅳ级应急响应。目前全区各行各业正采取各种应对办法,努力把梅雨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柯桥区安全度汛。

田间管理指导 及时跟上

记者从柯桥区气象局了解到,自6月9日入梅至6月27日,柯桥区平均降雨量达到262毫米。结合未来7天预测,到6月底,柯桥区降水将超过常年梅雨量的平均值,出梅时间则要等到7月份。这轮梅雨正是单季晚稻种植接近尾声的时间。绝大多部分晚稻虽已经播种完毕,但连续的阴雨天气,给晚稻以及数万亩早稻的田间管理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为此,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根据调查情况,及时发布了农作物病虫情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广大农户提醒注意事项,并派出农技人员下田头实地检查水情,指导农户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加以应对。

6月24日下午,在柯岩街道路南粮食功能区,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王镇正在田头察看苗情,向种粮大户发放资料,指导他们如何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晚稻生长顺利。王镇告诉记者,各地当前要及时清理沟渠,确保雨停沟干、排涝畅通;单季晚稻做到浅水灌溉与露田交替,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因深水灌溉抑制分蘖。针对梅雨过后部分田块的肥料有所流失,作物长势有所减弱的情况,要根据苗情苗势施好肥料,及时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根据区里发布的农作物病虫情报,结合田间实际情况进行预防防治,另外,王镇提醒农户,未插种单季晚稻的田块要不误农时,及早插秧。

河网水位控制 科学合理

据区防汛防旱指挥部有关人员介绍,连日强降雨导致我区平原地区水位持续上涨,农田受淹、居民小区进水等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这给防洪排涝带来了很大压力。要防止积涝受淹现象发生,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新三江闸等5个沿海排涝闸及时预泄排涝,把河网水位调控到合适的位置。

作为柯桥区平原河网水位调度执行单位,区塘闸管理中心承担着小排涝闸的开闸泄洪任务。这几天,区塘闸管理中心积极会商,加强对雨情水情的观测,实行科学调度,适时开启沿海闸门排涝泄洪,确保平原河网水位始终维持在一个合理位置。区塘闸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区农业农村局的调度安排,自6月22日本轮梅雨强降雨开始以来,我区根据平原河网水位及未来24小时梅雨期雨量,适时开启沿江排涝水闸。22日,我区提前开启新三江闸6孔、马山闸3孔排涝;23日增开新三江闸12孔、马山闸6孔排涝。到24日傍晚,一度增开新三江闸全部15孔,沿线全部排涝闸逐步开启,全力抢排。当天上午,记者在新三江闸看到,泄水道水声隆隆作响,水流源源不断从内江向外面的曹娥江涌出,掀起阵阵波浪和一个个漩涡。记者了解到,当天的新三江闸平均每秒排水量达180-200立方米。截至25日上午9点,柯桥站水位为黄海高程3.76米,低于4.3米的平原河网警戒水位,为接下来的降雨留有足够的容量。

“暴力梅”催生“梅雨病” 预防为先

持续的梅雨天气给群众的日常出行等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连日来,因为滑摔导致的骨科病人不断增加。据柯桥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目前急诊每天都能收治7至8名因车祸或滑摔的患者,数量是之前的3倍多。

对此,急诊科主任孟良表示,做好防范,及时治疗十分重要。梅雨天开车外出时,尽量放慢车速,注意行车安全。电瓶车出行一定要戴好头盔,尽量选择平坦、没有积水的路面;如果感觉不可避免要摔倒时,要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关节与地面先接触,尽量让身体肉多的部位先着地。行走摔倒时,则应当蜷缩身体,屈膝弯臂,用腿部和手臂去缓冲摔倒,并保护好头部。

此外,闷热、潮湿的环境,也为各种细菌、真菌滋生提供了温床,过敏性皮肤病纷纷“找上门”。

6月25日上午,记者在绍兴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看到,有不少市民在排队等候就诊。市民陈女士这段时间手腕部总是感觉瘙痒,最近更是冒出了红色片状小疹子,涂抹了相关药膏后还是不见好转,这才来到医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后,陈女士被确诊为湿疹性皮炎,与潮湿的梅雨季有很大关系。

“梅雨季后,虫咬性皮炎、汗疱疹、湿疹、皮炎以及真菌感染的疾病明显增加。目前,门诊量较上月涨幅在10%以上。”绍兴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陆琪提醒,梅雨季节要注意室内通风,也要做好个人卫生,使用的毛巾、被褥、鞋袜要勤换洗,同时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