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承越韵文化璀璨,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开展

2024-06-26 08:50

来源: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24年适逢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6月17日,“千年国脉 古韵今辉——浙江省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在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焦炉艺术中心开展,生动讲述了千年运河的申遗足迹,全面展示了浙江省对大运河文化带打造和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成果。

●记者 童 波

大运河申遗的绍兴足迹

南来北往,千帆竞发;古往今来,一脉传承。两千多年来,大运河经历了从春秋开凿、隋代贯通、唐宋发展、元代取直、明清繁荣的发展过程,以世所罕见的时空尺度流淌至今,见证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兴盛。

大运河,是一个大跨度的线性文化遗产项目,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31个遗产区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遗产河道总长1011公里。

大运河申遗,浙江段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南端,是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段落,其中包括形成时间较早、连续运用时间最长、自然条件最好的河段,也包括镌刻漕运印记,反映城河相生、滋养生息的人文古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反映了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步入“千年国脉 古韵今辉——浙江省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翻开大运河申遗大事记,可以看到绍兴的足迹:2002年10月,浙江古运河环境整治一期工程(绍兴运河园)动工,次年9月竣工;2005年12月,浙东引水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2007年竣工;2010年7月,《大运河(绍兴段)遗产保护规划》发布实施;2012年9月,包括杭嘉湖绍甬在内的35个大运河联合申遗城市在扬州共同签署《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

助力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后,各相关省市纷纷出台大运河保护政策与法规。2023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绍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加强大运河绍兴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用途、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管控。

申遗路上的绍兴人

在大运河申遗的路上,出现了不少绍兴人的身影。

2005年12月15日,91岁的著名城市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82岁的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62岁的绍兴籍著名铜雕塑家朱炳仁,这3位平均年龄79岁的老人联名写了一封《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给大运河沿线18位市长,建议京杭大运河“申遗”。他们认为:“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

在2006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由刘枫等58名委员联名提交的《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启动“申遗”的提案》得到了全国政协会议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提案,并确定为2006年全国政协文史委的调研课题。至此,大运河正式拉开了保护与申遗的帷幕。

2006年5月,大运河被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这意味着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步入依法管理的轨道,有力促进大运河整体保护,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基础。

已故的陈桥驿先生,绍兴人,曾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研究泰斗。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着大运河研究工作。他曾主编了一部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对大运河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性著作《中国运河开发史》,84岁高龄时还随团从北京出发,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考察。

“浙东运河是大运河中保存最好的一段。”陈桥驿曾回忆。

20世纪50年代,陈桥驿带领学生沿着浙东运河从杭州西兴一直走到宁波镇海的招宝山,宁波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8年10月,经过他和诸多专家的多方呼吁,浙东运河正式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范围,改变了此前学术界把杭州作为大运河最南端的看法,确定了宁波是大运河最南端以及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观点。

讲述一个个运河故事

展览上,一张张“运河面孔”通过视频讲述着一个个运河故事。

“当运河遇见绍兴,是古与今的碰撞,是江南底色上的极致风雅,是屋檐黛瓦的墨色古韵。运河水淃涟,文脉承古今。”浙东运河博物馆专职讲解员叶舒娜说,在成为浙东运河博物馆的讲解员之前,她曾担忧过这项工作是否会如沉寂的文物、冗长的稿件一样枯燥,手中数十页的讲解稿,让她苦恼如何将这千年运河的风采向观众娓娓道来,但当观众每一次惊叹于启明之光的稻作文化、“行运浙东”的城镇风采、筑梦新时代的精彩蝶变,她深受感染,逐渐感受到了浙东运河的文化底蕴。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大学退休教师,在听完我对运河文化的介绍后,她提出是否可以成为我们的志愿讲解者,更为深入地了解浙东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将她眼中的浙东运河讲给更多人听。”叶舒娜说,在一次次讲解中,她逐渐感受到了浙东运河的魅力与活力,也想将更多的运河故事讲给大家听,将新时代的运河魅力传入沿岸的家家户户,不断扩大浙东运河的影响力、传播力。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随后写入“十四五”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浙江省陆续出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和建设方案,开启了新时代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美好图景。

2019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绍兴市在原浙东运河文化园的基础上,谋划建设浙东运河博物馆及其周边的文商旅功能区,新建项目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

浙东运河文化园分为文博、文创和文旅三大区块,包括运河博物馆主馆、运河博物馆副馆(淡水鱼水族馆)、国际垂钓竞技中心以及文商旅区、公园等。

“浙东运河博物馆,以‘千年古韵 江南丝路 通江达海 运济天下’为主题,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独特亮点,向公众展示‘一部浙东运河宏伟史诗’‘一篇越地文化璀璨华章’‘一幅宁绍山水风物画图’。”叶舒娜说。

大运河,是世遗,更是生活。绍兴的八字桥、仓桥直街、西小河、新河弄等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之水滋润着百姓生活。

仓桥直街曾获“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等称号。2024年2月29日至3月1日,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工作现场会在绍兴召开,随后,省委宣传部、省建设厅、省文物局联合发出通知,在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领域学习推广仓桥直街保护利用经验。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