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医生,你们又来了。”昨天下午,在斗门街道璜山北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楼临时设立的“门诊室”内,74岁的糖尿病患者傅张通正在全科医生郑江虹处就诊;另一边,62岁的高招琴则在中医师孙鸥阳处针灸。“原来看病要特地安排时间,现在忙完了家里的活就可以直接过来了,太方便了!”高招琴说。
昨天,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色健康驿站”刚入村,村民们便陆续赶来,看诊、配药、针灸、火罐,测量血压血糖,享受着“驿站”带来的各种健康福利。
这一临时的“门诊室”,是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色健康驿站”的先行试点。郑江虹是这家基层医院的一位全科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自2020年9月该“驿站”设立以来,由该中心全科医生、中医师、药剂师、护士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几乎每个月都会送服务下村,4年来风雨无阻。
“一开始,我们是1个月两次,刚刚调整为1个月一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楼福军说,早在街道走访村居时,他们就发现在璜山北村这样的村居,因为村民们以种大棚蔬菜为生,白天忙碌,加上路途遥远,很少能及时出村就医。“红色健康驿站”设立以来,每个月来这里看病配药,成了很多村民的“规定动作”。
记者看到,在“红色健康驿站”的墙上贴有两块展板,其中一块列出了整年专家出诊的具体日期和时间段,并在一旁附有详细的专家个人介绍;另一块则是驿站提供的健康服务项目一览,包括送药进村、慢性病管理、普外科及骨科、口腔保健、中医服务等10个项目,还具体标注出了每个项目负责医生的姓名及联系方式,方便村民随时问诊。
为了配合村民们的作息,驿站的公益诊疗一般安排在下午2点左右。为了方便结算,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安排技术人员来到现场,对接智慧结算流程。村民傅张通说,过去自己看病一般都会去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但璜山北村地处偏远,看一次病一来一去也要不少时间。现在医生下村来,村民不用赶来赶去,还能直接刷医保卡。当天,该村共有1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完成了看诊续方。
驿站的设立,打通了村民的心,也搭起了医患连心桥。记者了解到,自璜山北村试点开设以来,该基层医院还将服务推广至璜山南村、玉山村、盐仓溇居等偏远村居,与周边企业及学校结对,进一步推进“契约化”健康工程向更多村居、企业延伸。
自2022年9月“红色健康驿站”入驻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以来,全科医生骆高峰每周两次去站里服务。为方便职工直接在厂区看病就医,该公司特意在宿舍楼一楼腾出了两个小房间,用于骆医生等人下企服务。小房间一间是诊室,另一家则用于针灸、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现在,厂里很多员工都认识我。”骆高峰说,来看病的人,颈椎腰椎不好的是常见病,除了备有一些常用药,中医服务也备受青睐。
据介绍,“红色健康驿站”是越城区“健康红契约”党建共建项目的其中一个服务载体。党建共建联建搭台,健康服务“点单”,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以该中心为例,截至目前,“健康红契约”已惠及街道居民5万余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杨伟春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