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气象部门预警新昌将出现局部暴雨天气,其中局部地质灾害风险达到黄色预警标准。当晚,新昌县应急管理局启用“防汛责任人”小程序,短短几分钟之内,130个村的防汛情况全部收集完毕,显示情况平稳。
汛情,连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的总体和谐稳定。进入汛期,全市上下必须时刻紧绷防汛防灾这根弦。
汛情是动态变化的,信息稍有滞后,处置略为迟滞,就可能失去防控的最佳时机,造成本可以规避的损失。为此,新昌县应急管理局开发和启用“防汛责任人”小程序,130个村的防汛情况及时搜集,“防汛责任人”三重叫应保障,获取信息的触手直接贯通至村级责任人,全县防汛数据实现“一网通”。一系列创新举措,体现防汛战线的主动作为和专业智为。
“一键叫应”当然好,但线上的工作做细致,线下的工作更要做扎实。毕竟,要把汛情灾害挡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门外,最终还要靠线下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否则,一线情况不察看、数据填报不真实、联动处置不熟练,即便线上数据表格填满、终端及时应答,也难以真正调度处置到位。
因此,线上要能“一键叫应”,线下则要能“一线妥处”。一方面,要督促和推动防汛工作队伍动态察看重要点位汛情,特别是在强降雨时期,加密察看频次,扩大察看覆盖面,真正把线下的汛情数据准确全面地放到信息平台上;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共享和分析汛情数据的工作机制,完善和演练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防控物资等的准备,确保一旦发生情况,第一时间能拉得出去、处置得了,切实把损失降到最低。此外,还要把线下处置和保障的工作预案做足,向后延伸,向广拓展,不是仅仅盯着一些常规的点位和情况。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汛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打起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只要各地既能“一键叫应”,也能“一线妥处”,就能真正筑牢防汛抗灾的坚实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陈孝斌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