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产值世界第一。在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院长乔建军心中,化工无处不在,并非只与污染、毒害和危险相伴。
壮大科研队伍
绵绵细雨中,乔建波戴着口罩匆匆赶来,这几天,他人虽有不适,但仍忙得团团转。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与天津大学于2019年10月共建成立,这是浙江省与天津大学省校战略合作的重要部分。研究院所在的大楼,是去年才正式搬入使用的,在这之前,大家一直在过渡场地进行科研开发和办公。
提及研究院的筹建,乔建军记忆犹新。在2019年确定合作共建后,为了对接初期工作,乔建军单枪匹马往返于天津与绍兴之间。2021年3月,科研团队从天津大学迁到绍兴。
浙江是化工大省,上虞又有着非常良好的化工产业基础,从初期的15个科研团队几十位员工,发展到如今170多人的规模,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只用了短短3年多的时间。研究院落地以来,已建设高纯化学分离工程中心、微生物合成生物学中心、化工智能合成与安全中心,目前研究院与属地企业已开展了47项技术合作,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市研发项目8项,共建院企联合研究中心5个,孵化企业9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超7亿元。
2023年,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获批绍兴市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试点,同时在今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关心食品安全
6月12日,以“新化学 质创未来”为主题的绍兴市“新质生产力”科普交流展示活动在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举行。乔建军作“面向绿色产品和营养健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主旨演讲。
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是乔建军的主要研究方向。“来这儿之后,我发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是食品安全。”乔建军表示。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搭建了具有CMA资质的检测中心,能够进行食品、药品、化妆品、农产品、材料化学品等相关检验检测。
乔建军团队以“健康”问题为核心,开展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精准营养健康产品等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着力于“健康食品”“健康肠胃”“健康化妆品”三大板块。
他介绍,“健康食品”强调与农合作,提升农产品质量,使生产的绿色农产品达到无重金属、无农残、无添加剂、无塑料粒子的检测标准;“健康肠胃”则聚焦精准营养与肠道健康,开展益生菌、功能食品等肠道健康产品开发工作;“健康化妆品”包括香熏、精油、面膜等产品,团队使用芳香倍半萜生物合成生产工艺,开发对皮肤无害的绿色环保化妆品。
如今,团队开发的益生菌产品已经投入生产。乔建军说,团队还将研究方向衍生到健康的化工产品与健康环境,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服务老百姓。
延伸科普教育
“教育”是乔建军另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他特别希望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动手操作,在实操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喜欢做什么,以此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创造性。
依托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与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资源,乔建军促成建设了一个集化工科技馆、化工实验室与科普大讲堂为一体的化工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获批浙江省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机构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化工科技馆设有34个化学虚拟实验和10余项大型化工互动模型,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促进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化学实验室则包含多主体的化学实验活动与各类研学、竞赛项目,在专业研究人员的带领下实际上手操作50个以上中小学科学实验。
化工科技馆还寄托了乔建军另一愿景,即宣传化工。“现在人们经常谈‘化’色变,导致孩子们不愿意去学化工。”乔建军说。因此,展馆在设置上将中国化工发展与世界化工发展史相结合,展示中国化工的影响力;同时将极具绍兴和上虞特色的染料制备与酿酒工艺流程融入化工教育,让大众切身感受到化工无处不在。这既能够加强人们对于化工的认识,也让孩子们了解地方建设的历史,提高家乡自豪感、民族自豪感。
在这样的初衷下,教育基地以科普宣传、实验操作、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激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化学、生物学习的探究与创新能力,为地方培养人才,这也是建设化工科普教育基地的意义所在。
同时,研究院的发展也体现了校地合作的优势所在,即利用院校资源服务企业、服务地方,同时向地方输送人才。
名片
乔建军:1973年出生,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院长,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轻工业合成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主持完成国家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作为负责人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先后主持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植物源高附加值天然产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敏霞 实习生 马 楠 编辑: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