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龙年诗说卧龙山程衣衣

2024-06-23 08:50

来源:

卧龙山,在绍兴越城区西北,本名重山,因山势盘旋四绕,状如卧龙,越人唤作卧龙山。又因山北麓有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文种墓而被唤作种山。卧龙山历来为绍兴城内著名胜迹,历代名人多有在此游览盘桓者,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流传。

唐朝襄州诗人张继曾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畅游越中,并盘桓一段时间。在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里,他登高望远,遐思无限,信笔写下了《会稽郡楼雪霁》:“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这首诗通过三个画面,表达作者热爱越中的深情。禹祠若耶,如聚玉飘纱,既写雪景,又暗用大禹、西施的典故,这是远景。寒风穿帘度窗,城墙积雪映照,这是近景。农家村落,湖山清映,界于远景和近景之间,最为作者钦慕。

晚唐诗人元稹于长庆二年(822)八月被贬为越州剌史兼浙东观察使,其州治的寓所即在卧龙山上,作者还因此向朋友白居易夸耀,请看其《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州城回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作者在夸耀州宅的同时,出色地描绘了卧龙山的风光和越州城的地理形胜。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后,有《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回赠:“贺上人回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厌看冯翊风沙久,喜见兰亭烟景初。日出旌旗生气色,月明楼阁在空虚。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尽不如。”

文种,字少禽,楚国郢人,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帮助句践主治国政,灭吴图霸,后为句践赐剑自杀。宋朝诗人石延年游览卧龙山,对文种的身世遭遇颇多感慨,他的《文种坟》诗说:“至忠惜甘死,越塞一坟孤。勾践非王者,陶朱亦大夫。碑经山烧断,树带海潮枯。泉下伍员辈,相逢相吊无?”这首诗深叹文种不能知人。同样写对文种遭遇的感慨,宋末元初的兰溪诗人于石则是另一种情怀,他有《种山》诗:“青山削芙蓉,上有浮云生。窈窕俯长流,逶迤带重城。朝光散霞彩,暮色涵空青。鸱夷去不回,遗尔千古名。”前六句描写,突出种山的高峻气势、秀丽风姿和朝暮奇景。后两句议论,揭出山名来由,表明对文种的同情和对愚忠的不满。

卧龙山上,亭台楼阁甚多。唐时曾在范蠡修筑的飞翼楼故址修建望海亭,在此登高望远,赋诗抒怀,情致无限。请看明朝诗人、徐渭的老师季本所作的《望海亭》诗:“远连沧海近连山,万里蓬莱指顾间。曾共刍荛穿曲径,忽闻歌吹出重关。胜游惟有仙軿到,清宴常乘吏事闲。城外平畴看不尽,酒酣还与一凭栏。”这首诗意在表现作者的旷达胸怀和闲适情致,但客观上描绘了望海亭的地理位置、高朗形势和歌吹不断、胜游引人的情景。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