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越城》6月12日报道,越城区建设局召开专门会议通报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情况。通报说,计划今年建设1万个充电场所,迄今只完成了111个,与目标相距甚远。电动自行车充电是一件民生大事,关系到老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当下电动自行车普及的情况下,这件大事必须抓紧落实,不可掉以轻心。
两大难题制约着充电场所的落实和建设。一是大多数和居民小区没有空置场地;二是缺少资金。第一个难题解决起来不难。居民小区不是没有空地,而是空地一般都建成了绿地,成了大家休憩散步的场所,也成了小区环境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在困难面前首先应该权衡利弊,利重者要优先。建设自动电动车充电场所是一件关系到全体业主的大事,试想如果充电不安全,万一发生火灾事故,受损害的还不是居住在这个小区的业主?将小区一部分绿地改为充电场所应该能够得到全体业主的谅解和同意,这毕竟是一件比休闲、美观更大的事。
至于资金问题,也不能成为制约因素。虽然目前政府没有这项开支,但各个小区可以尝试想办法自行解决,如小区收来的物业费能否支出一部分?维修基金在业主大会同意下能否开支一些?如果这样还不够,那么拥有电动自行车的居民能否按照车子的多少出一点钱?总之,困难总比办法多,关键是大家对充电场所建设的认识一定要清楚、到位。
现在许多人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的认识还模糊,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失火的事件都发生在外地,是例外,自己小区不会发生。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事故的发生不分东西南北,只要能触动事故的因素存在,不管在哪里,也不论何时,都有可能发生。今天没有发生不等于今后不会发生。防患于未然。只有在“未然”的时候提高警惕,采取措施杜绝后患,才能让自己身处于坦境。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李敬佑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