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敢当着上千人上台演讲,却不敢和同事说话聊天?专家这样说

2024-06-17 19:04

来源:

可以自信满满地当着上千人上台演讲,但到了与同事、朋友私底下聚会的场合,却常常欲言又止不敢开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90后柴齐(化名),如今就要与异地恋的女友结婚,担心自己的社交焦虑会影响两人的婚后相处,他只好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工作多年,仍无法与同事谈笑风生

和帅气的外表相比,30多岁的柴齐内心一直像是一只离群索居的孤雁,在单位与同事交流时常常欲言又止,不敢轻易发声,私底下也很少约朋友聚会。实在推不掉的应酬,也只好默默坐在角落熬时间。

其实刚进单位时,名校毕业的柴齐还曾被看作耀眼的“新星”,无论是面对几百人的大会,还是上千人的讲座,他都能毫不怯场地侃侃而谈,言辞流畅,逻辑清晰。然而,一旦离开了那个特定的舞台,回到日常的社交场合,柴齐就像变了一个人。

用柴齐自己的话说,如果是在那些特殊场合上的发言,他一般都会提前打磨发言稿,在家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所以能够表现得胸有成竹。但在私底下的场合,每当有人过来搭话,他都会忍不住紧张冒汗,有时连一句完整的话都回应不出来。

其实,柴齐的工作团队里都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也渴望融入群体,和同事们谈笑风生,分享生活的点滴。但即便是私底下闲聊的场合里,“会不会说错话”这样的念头就会时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害怕自己会被别人嘲笑,害怕自己的观点会被否定,更害怕自己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尤其在领导面前,被临时点名要求发表观点时,那种脑中一片空白的不安,会让他满头大汗、心慌手颤。有时为了躲避和同事、客户接触,他还会编出各种理由,发消息向领导请假。

如今工作将近10年,柴齐变得越来越自闭,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流,不少同事也把他当作“怪人”,领导也不敢交付重要的工作任务。他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但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困境。

婚前焦虑,担心异地恋女友会对他失望

柴齐在恋爱上也同样“怯懦”,虽然因为颜值高很容易博得女性的好感,但他在交往中不敢多说话,常常是见面几次后就没了下文。有的女孩子觉得柴齐太高傲不愿说话,询问意见也不回应;有的女孩子觉得他太不自信,还试图帮助他,但她们都没能真正走进柴齐的内心。

对柴齐的“不争气”,父母很揪心,他们不懂优秀的儿子为什么无法在别人面前自如地表达。母亲苦口婆心,让儿子胆子大点,在别人面前放开说,但类似的劝导丝毫没有效果。

和现实中的表现不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柴齐在网络世界如鱼得水,不用开口说话、只用文字阐述观点的他更具魅力,所以他在社交网络上有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一个网络大V发起的交友征集中,柴齐对一个西安女孩橙橙(化名)很感兴趣,就发私信交上了朋友。认识一年多后,柴齐还特地去了趟西安,橙橙也尽了地主之谊,回来之后,柴齐就向橙橙表白了,他们正式成了一对。

对别的恋人是阻碍的异地恋,对柴齐反而是助益,对方问一句话,他不必第一时间回应,可以在深思熟虑之后再回消息,视频、语音聊天时,也大多是活泼外向的橙橙在引领话题,她并不会怪罪柴齐的沉默,只觉得他比较内向。

去年,两人开始考虑婚嫁问题,橙橙愿意为了柴齐来绍兴,两人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举办了一个简单的订婚仪式。但真的要开始一起生活,柴齐又开始变得紧张,他怕两人亲密相处后,自己无法开口的怯懦会让橙橙失望。

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柴齐鼓起勇气去医院进行咨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心理科的医生发现他确实有抑郁、焦虑的情绪,同时也有些强迫倾向。这个诊断结果并没有让柴齐意外,他只是觉得无奈,希望寻求专业的帮助来缓解或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不敢开口,源于父母从小不允许犯错

在柴齐倾诉成长历程后,心理咨询师发现,他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父母从小严格的教育方式。在柴齐的记忆中,父母总是以“不要犯错”为准则,对他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句话都严加监督,生怕他行差踏错带来严重的后果。

每当柴齐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时,父母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否定他。“这么说别人都会把你当成笨蛋的”“不要出去丢人了”“别在外面也表现得像个废物”,这些话像是一把把锐利的刀,深深地刺入柴齐的心中,让他逐渐变得拘谨、不敢放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父母持续地纠正和否定中,柴齐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他长大后也无法在社交场合自如交谈。

心理咨询师钱国正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交恐惧是属于焦虑症的一种,而柴齐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在特殊的公开表演场合可以通过提前的反复练习来克服障碍,但在普遍性的社交场合中却会心悸、焦虑、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严重时甚至会心慌、呼吸急促,一刻都待不下去。

“从柴齐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不敢说话、怯场并不是因为自卑,而是由于父母教育导致的习惯性的自我怀疑。”钱国正表示,柴齐父母对孩子做人做事的标准都非常高,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柴齐,这就导致他在社交中谨小慎微,担心别人评价自己,害怕自己无意识地冒犯别人,认为在人多的场合发言就是自取其辱。

而柴齐也曾向父母表达过自己的困惑和不安,父母在他成年后也曾“调转枪头”劝他要胆子大点放开说,但他们不知道,正是他们从小对他的教育方式,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如今,他们的劝说无法触及柴齐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也无法解决他长期以来形成的强迫性行为。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干政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