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10周年,10年来,浙东运河绍兴段清波扬芳,风景如画。在保护传承大运河的行动中,绍兴市检察机关系统化、持续性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守护大运河工作,以法治力量守护运河母亲的容颜,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绍兴市检察机关近年来共办理大运河保护公益诉讼案件81件,督促整治河道90余公里,修复文化遗产毁损等问题点80余处,清除沿岸固体废物11000余吨,拆除违建11000多平方米,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环境保护贡献出检察力量。
检察官对损坏的古桥调查取证。(任小宝 摄)
守护运河文化遗产
保护运河沿线风貌
运河文化遗产是运河之魂。绍兴市检察机关聚焦大运河千年文脉传承,重点围绕大运河沿线古桥、古纤道、古台门、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古树名木等文化遗存,探索出综合保护运河格局,成为运河文化守护者。
柯桥区人民检察院获悉大运河沿线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太平桥等重点遗迹受损、沿河古树被白蚁蛀蚀等情况,检察干警立即行动起来,督促相关部门对浙东运河受损的6处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5处附属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多棵沿岸古树进行除蚁养护复壮,并对全区2300余棵树龄300年以上古树重新排查、登记、上牌,落实认养单位(人),使古树“养有所依”。柯桥区人民检察院发现位于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内的“三普”登录文物清代中巷桥在城乡建设拆迁中被盗拆、转卖,引发社会关注的线索后,立即督促协同有关部门依法履职,并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通过深挖细查,追回3块失窃桥面板。柯桥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5名盗卖行为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连带承担修复、设计等费用38.08万元,获法院判决支持。柯桥区人民检察院还进一步开展“三普”登录文物现状调查,推动相关部门对柯桥区内900余处“三普”登录文物作出标志说明并挂牌公示。
越城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信息化平台,获悉大运河沿线多处河埠河墈、市政桥梁因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导致破损、坍塌等线索,督促相关部门对4处桥梁、400余米的濒危河墈、岸堤进行维护修缮,较好地守护大运河沿线风貌。
绍兴市人民检察院关注跨越柯桥、越城、上虞三地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纤道保护,在对古纤道现状、史料等展开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市人民检察院予以立案,并指导基层院办实案件、落实效果。目前,柯桥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古纤道本体损坏问题,向柯桥区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相关方面收到检察建议后,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委托专业部门编制修缮方案。
上虞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古纤道本体石板破损、“两带”范围内通信基站违规建设以及古纤道周边围栏畜禽养殖等问题,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开展公益诉讼诉前磋商,协同助推损害古纤道保护不利因素和问题整治解决。目前,古纤道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已初步完成,基站建设方已于4月底完成涉案5G通信基站拆迁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纤道修缮项目正在履行文物保护行政审批程序。
检察官查看运河柯桥段水域生态环境。(丁丽娜 摄)
聚焦热点难点发力
守护江南水乡韵味
大运河水清、岸绿、景美,如何让这江南水乡韵味永不褪色,更需要精心守护。绍兴检察机关聚焦大运河水生态、生物多样性、沿岸环境、航道安全等保护提升,为守护运河江南水乡韵味提供有力检察支持。
浙东运河支流东小江堤岸,有个面积达7亩的固体废物非法堆场,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柯桥区人民检察院针对群众反映的这一热点难点,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能动司法助力破解行政履职困难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全面履职,及时清运固体废物约3万立方米,有效解除浙东运河水质安全威胁,切实保护浙东运河流域生态环境。针对公益诉讼举报平台中群众反映大运河太平桥公园附近水域违法建造拦河构筑物的线索,柯桥区人民检察院经调查发现,拦河构筑物侵占河面,其中最宽处共侵占河面宽度达三分之二以上,导致落叶、杂草等垃圾与渔网箔构筑物缠绕聚集,破坏了大运河生态环境,并严重影响航运和防汛安全。柯桥区人民检察院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涉案违法构筑物全部得到拆除,涉案水域也得到有效清洁。相关部门还对浙东运河柯桥段完整水域开展清查工作,严查违规水上构筑物。
越城区人民检察院重点围绕水污染、港口扬尘污染、固废污染、侵占河道等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6件,督促治理受污染运河及支流河道9公里,清理沿河固体废物2000余吨,保护古树名木34株。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丁丽娜 摄)
创新保护运河方式
打造运河保护“绍兴样本”
大运河保护不能只保护一段一节,而是要全流域保护。为有效破解大运河保护“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困境,绍兴市检察机关牵头,大运河流经六地的检察机关联合签订《关于建立萧柯越虞余江检察机关保护浙东运河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会商等13项配合协作机制,为浙东运河上下游全线保护、同步治理筑牢司法屏障,建立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运河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依托该机制,六地检察机关在各交接区域已开展多次联合巡查,发现和相互移送线索30余条。
上虞区人民检察院重点围绕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民事公益诉讼职能为依托,促进当事人缴纳野生动物生态资源修复款150余万元,并联合当地公安、法院、农业农村部门建立运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开展基地公开庭审、非法捕捞重点区域增殖放流等活动,完善个案办理后半篇文章。
越城区人民检察院对接市名城办“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等,以数字赋能提升涉大运河公益保护效能;吸纳140名古城守护官成为公益诉讼志愿者,建设“益路同行”志愿者驿站,深化创新保护监督手段,凝聚大运河公益保护社会力量。柯桥区人民检察院依托“绍兴河长通”App信息联动平台、12345政务信息平台等大数据手段,实时收集涉大运河保护相关线索,并借助无人机巡航等方式调查核实,分类督促助推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加强大运河协同保护。
绍兴市检察机关将持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优势,加强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等的关注,扎实办理有示范效果、有引领价值、有绍兴地域特色的高质效案件,加强与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协作,合力解决大运河保护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以公益诉讼检察力量守护好运河母亲的容颜,打造出大运河保护的绍兴样本。
作者:首席记者 周能兵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