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城市吸引力要靠一个“文”字
历史街巷,承载着家乡记忆和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
清晨,79岁的金彭育身着一袭板正的浅灰色西装,精神矍铄,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义务讲解素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
金彭育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工作也在这里。他义务为游客讲解超过20年,被称为五大道的“活字典”。“我与这些洋楼的缘分从未断过,寄托着一辈子都割舍不下的情感。”金彭育说。
杜煜杰手拿一张老照片,携母亲和儿子重回广州荔湾区沙面大街旧居楼前,30多年后再拍合影时,回忆瞬间涌上心头:“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全家人要去广州文化公园观赏菊展,出发前,我们拍下了这张彩色合照。”
照片中杜煜杰幼时住过的尖顶红砖建筑,至今面貌未改,但周边发展却已翻天覆地。如今的沙面大街道路开阔、古树参天,不远处珠江上的小艇、货轮活力满满。“沙面很时尚!”杜煜杰自豪不已。
留存下风貌,方能守得住记忆;传承好文脉,便能唤得起乡愁。
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是“东方戏圣”汤显祖的故乡,一场《寻梦牡丹亭》实景演出正在上演。本地演员徐叶感慨:“每当表演,我就好像身临其境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在时空穿越中感受着家乡的文化积淀。”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认为,历史街巷保留了传统生活的鲜活记忆,凝聚了地段的特色风貌,更记录着城市不断演进的基因密码。保护历史街巷的传统风貌和烟火气息,就是留住了一座座老城的根与魂。
如今,一片片老街在传承保护中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打卡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条街爱上一座城,寻着老街的文化风韵,感受城市的品格与魅力。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