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不愧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上期,两位三年级学生的“养蚕日记”一出,“炸”出了不同年段的学生“跟帖”,其中既有养蚕老手,又有养蚕萌新。说起养蚕这件事儿,大家的话匣子可都打开了——
“跟帖”1
“也许它是‘变色虫’”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些蚕卵,它们看上去就像一粒粒黑芝麻。两天后,“黑芝麻”变成了淡赤豆色。此后,一些蚕卵又变成了紫黑色。大约一周后,蚕终于孵化了。刚出生的蚕宝宝身体黑黑的,像蚂蚁一样。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蚕宝宝逐渐长大,身体也越变越白。现在,蚕宝宝已经开始吐丝了,它们先用丝把自己包裹起来,然后慢慢地变成一个蚕茧。我想,它们应该很快就能变成蚕蛾了吧!
——唐彦博(绍兴市城北小学602班 指导老师 高奇)
Tips:
从蚕卵到幼虫、蚕蛹、蚕蛾,蚕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仔细观察,记录蚕在不同生长阶段身体的颜色。另外,不同的蚕可能会结出多种色彩的蚕茧。想一想:为什么有的蚕丝是有颜色的?
“跟帖”2
“画一画,记得更牢哦”
我把蚕的每个阶段都用绘画记录了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抓住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比如,蚕卵、刚出生的蚕宝宝、进食的状态、蜕皮时的样子、在盒子角落里结茧、蚕蛹羽化成蛾破茧而出等等。选择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把蚕的形态都画下来,这样既一目了然,也能牢牢掌握蚕在每个时期的外形和习性特征。现在,和蚕有关的考题,可再也考不倒我了。
——郑卓(越城区陶堰街道中心小学601班 指导老师 屠铁琴)
Tips:
在观察蚕的一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重点观察蚕的孵化、进食、排泄、蜕皮、结茧、破茧等过程。记录方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比如记日记、绘画、拍照、录制视频等。不过,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坚持记录你观察到的蚕宝宝的样子和变化哦。
“跟帖”3
“蚕丝做的扇子,美翻啦”
养了一个多月的蚕宝宝终于结茧了。老师说,我们可以一起做蚕丝扇。这是我第一次制作蚕丝扇。我们先把扇骨拼接起来,然后去掉茧外圈的杂丝后放入锅里煮一分钟。接下来是缠绕蚕丝,将蚕丝一层层地缠绕在扇骨上,每次都要保持蚕丝的紧绷和均匀。我全神贯注地缠绕着,缠好后还在扇面上加上了一些装饰物。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的蚕丝扇制作完成!
——沈烨锴(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型塘校区201班 指导老师 陈佳)
Tips:
养蚕的过程中,我们能收获很多蚕茧。蚕茧拉丝以后,可以做成各类纺织用品和手工作品。其中,蚕丝扇的制作难度不高,只是需要耐心和细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尝试。另外,蚕砂(蚕的粪便)也是一宝,民间用蚕砂做枕芯的填充物,认为它有清肝明目之效。
(越牛新闻综合树人导报)
作者: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