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式的融合创新

2024-06-05 18:51

来源:

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珐琅彩瓷无疑是重要类别之一。自清康熙末出现以来,不仅广受国人推崇,还远销海外各地,为域外民族所追捧,并成为“海上瓷路”重要外销瓷之一。实际上,珐琅彩瓷本身亦是中西方瓷文化交流的艺术成果,更是珐琅工艺一次中国式的融合创新。

珐琅彩瓷由西方画珐琅艺术舶来。画珐琅起源于法国,于17世纪初由欧洲传入,其制作工艺是先在胎上挂釉,再用釉色绘纹饰,经填彩修饰后入炉烧结,最后镀金而成。由于画珐琅色丰彩艳,风格富丽堂皇,传入中国伊始便很快获得了皇室的青睐。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鼎盛,其中乾隆命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以西洋画法表现物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洋味”。

西方画珐琅的输入只是珐琅彩瓷艺术诞生的外部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与中国传统釉上瓷绘艺术的融合。以展览中清乾隆时期的金胎画珐琅双耳杯为例,本件为黄金质地,两侧各有一只夔龙衔莲花耳。器内施以松石绿彩,外沿画白地蓝彩回纹,腹部以黄彩为地,画缠枝卷叶宝相花纹,下部饰一周胭脂红色方框纹,内填蓝色朵花,圈足饰一周卷草花叶。耳部以蓝白红描绘夔龙身上的花纹。底部呈牙白色,印蓝色双框“乾隆年制”款。其实属西方画珐琅艺术的洗染工艺与中国传统国画的勾绘笔法的完美融合之作,既有华丽、奔放的色彩元素,又有中国传统五彩淡雅、柔和的渲彩元素,形成了明亮中不失朴素、高雅中不失自由的艺术特征。

不得不说,能够同时兼容华丽高贵与人间烟火的气质于一体的珐琅彩瓷艺术,不仅将中国釉上瓷绘艺术的装饰和绘画语言的丰富性与表现力推向一个新高度,而且让其自身成为釉上瓷绘艺术中最具多元审美文化“涵容性”特质的艺术形式。

在展厅外,另辟了一个“方寸之间·永恒色彩”文创体验区,为观众准备了珐琅图案的套色盖章,观众可以在这里集章打卡。一名体验后的观众对记者说:“这个互动环节设计得非常巧妙,我不仅获得了观展的纪念品,也增添了观展后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这能拉近观众与传统工艺的距离。”

绍兴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展旨在为广大观众呈现珐琅工艺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中国珐琅工艺独具的融合创新,使观众可以领略珐琅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光辉。而且该展是绍兴博物馆迎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的重要活动之一,携手烟台市博物馆致力于文化共享、共赢常态化,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满足群众的人文审美新需求;也增进了两地文博单位的友谊,二者持续合作,未来可期。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