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端午节习俗

2024-06-05 07:55

来源:

端午节,不仅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6月,绍兴端午节被市政府列入首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绍兴端午节渊源

1.越民族的祭祀节日

据考古发现,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百越族,越族人为绍兴人的祖先,他们有断发文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称是龙的子孙。闻一多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指出,越族人将农历五月初五看作是毒气流行的恶月恶日,为了能顺利度过这段时间,他们在端午正午祭神灵和祖先,祈求佑护,赛龙舟便是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的节目。

2.纪念伍子胥

据东汉邯郸淳的《曹娥碑》记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伍君”便是伍子胥。而主要的活动就是龙舟竞渡。春秋时期,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赐剑让伍子胥自杀。并将他的尸体于农历五月初五投入大江。人们感念他的忠烈,故纪念之。

3.纪念孝女曹娥

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东汉人曹娥的父亲曹盱在迎接“伍君”的祭祀活动中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年仅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并投江寻父,五日后抱父尸出,传为神话,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曹娥碑》以万世颂扬。于是,端午也成为纪念曹娥的日子,即绍兴人的“孝女节”。

4.纪念屈原

屈原被迫害后流放在湖南汨罗江一带。秦兵攻入楚都郢后,屈原沿江长吟,痛都城之失陷,悲愤异常,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自沉于汨罗江。楚国百姓对这位爱国爱乡的“三闾大夫”非常敬佩,乃以划龙舟表示抢救,投粽子表示祈求江鱼勿吃屈大夫尸体,以粽子代之。楚灭越后,绍兴属于楚国管辖之地,“楚俗”也沿袭。所以端午节也裹端午粽,也搞龙舟竞渡,纪念屈原。

二、绍兴端午节习俗

1.卫生节

农历五月初五已进入夏季,蚊蝇大量繁衍,毒蛇、蝎子、蜈蚣等开始肆行。为此,绍兴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需对房屋进行大扫除。清扫完后,点燃具有驱逐蚊蝇、毒虫功效的柏枝、艾绒和菖蒲组成的焖烟堆,用这些干草的烟熏屋子的角角落落,完毕后,再用“雄黄酒”喷洒,然后在门上插上新鲜的艾叶和菖蒲,艾叶如旗、菖蒲形剑,故又称“艾旗”“蒲剑”,抵挡“蚊蝇蟑虫”。如今的绍兴人,已经不再做焖烟堆,不过主妇们仍会买一束“艾旗”“蒲剑”,插在门旁,在各个房间点蚊香驱蚊和挂香袋。旧时在端午节前,往往还有“门户道士”送来姜太公神像,上有“姜太公神位在此,百无禁忌”的字样,神像下角则画有“五毒”图形,表示姜太公镇住这些毒物,也有在门楣或门上贴张天师像、朱砂符、八卦图或钟馗捉鬼图的,以求驱邪祛病之意。另外还把“雄黄酒”涂在孩童们皮肤上,取雄黄在额头上写“王”字和擦耳,一借雄黄防毒虫叮咬,二借猛虎以镇邪,三则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嵊州、新昌等地山区则多在小孩手臂或手腕系五色丝线,以期盼多福安康。会稽山农民当天有上山采药的习俗,一般采掘桐子叶(可治痢疾)、野紫苏(可治伤风感冒)、夏枯草(清凉解毒)、大栗花、青木香以及羊腥草等,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以应急需,此俗至今仍普遍。

2.还账节

旧时绍兴城镇上一些规模较大商店为了稳住老主顾,开展“赊销”业务,但规定每年“三大节”要结算一次。端午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清账日,应收1至4月的赊欠款。但“行规”有句:“端午顺延,八月半付一半,年节要结清”的“同行公议”,所以端午节要收的账可以延期付款。但毕竟商店“收账人”会按时“光临”,所以亦是一种“习俗”。

3.女儿节

绍兴端午节也叫“女儿节”,因为有一种与女儿有关的“望端午”习俗。这个日子,女儿女婿必举家归来看望父母,同时携上一大堆礼物,娘家人则会把这些果实分给邻舍,向人炫说女儿女婿的孝顺。绍俗中说毛脚女婿(是指确定了关系,但是还没有结婚)这天要挑着“鹅”,带上黄酒、粽子、黄鱼之类与端午有关的礼物,去看望未来丈母娘及未过门的“娘子”,“鹅”与“我”绍兴方言同音,意即我来哉!临走时,丈母娘把礼品分一半给女婿带回去,叫回礼货。对于绍兴人来说,这是一个亲情的好日子。而在上虞很多地方,每逢端午节,已订婚的毛脚女婿必须挑上少则几十箱,多则上百箱的大糕到丈人家去,称为“望端午”。丈人家则把这些大糕分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表示家中“千金”已名花有主,同时分享喜悦。还有娘家到新嫁女儿家里望端午的习俗。女儿出嫁后的头个端午节的前几天,娘家要准备一份丰厚的礼物送去女婿家让他们分发享用,以示娘家对女儿、女婿的关心,对男方亲人的感谢。此外,新昌等地还有“发庚”“送扇”等习俗。

4.娱乐节

旧时,绍兴号称“锡半城”,锡箔作坊林立,镴箔师傅众多,到端午这一天,作坊主都会在中午请他们吃端午酒。师傅们喝得醉醺醺地上府山乘凉。他们赤膊躺在山坡的石板上,构成一幅特有的“风景”,绍兴人称之为“赤膊蜒蚰螺”。这天由大人带着小孩在吃罢端午酒后,到府山上去看“赤膊蜒蚰螺”,就成为绍兴端午节的独特节目。另外在端午节下午与晚上,有绍兴大班(绍剧)、越剧、高调班(调腔)等戏班子在绍兴各地剧场戏院上演《白蛇传·盗仙草》这一剧目。这是因为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在绍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呼朋唤友去看戏。越谚有:“不看《白蛇传》,算不上过端午”。以上两种娱乐活动目前已没有了,但作为绍兴市级非遗项目的赛龙舟在水乡绍兴得到了很好传承。每年端午,绍兴各个村(社)都会组织赛龙舟,河面上百舸争流、锣鼓喧天,岸上人群涌动、欢呼呐喊,热闹非凡。赛龙舟活动体现了绍兴人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面貌和勇气。这项传统竞技活动,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三、绍兴端午节美食

关于“端午”的吃,周作人在《端午》一诗中就有描述:“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黄鱼)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在绍兴风俗里,端午这天中午家家户户都会吃“端午酒”,桌上必有“五黄肴果”。所谓“五黄”就是带有“黄”字的五种菜肴和瓜果,而酒一定是“雄黄烧酒”(加入雄黄的糟烧)。“五黄”并不千篇一律,可以根据各户条件采办,只要是带“黄”字的,后来发展为颜色是黄的也可以。旧时一般家庭总是用黄鱼、黄鳝、黄梅、黄瓜、雄黄豆(罗汉豆),现在大都是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黄酒(或杨梅烧)。此外,端午节绍兴人的饭桌上少不了两道菜,一道是苋菜,据说能辟痧气;还有一道是荷包蛋,称吃了不会被雨淋致病。既然称为“端午酒”,酒席上也有鸡鸭肉类等,菜肴会比平时丰盛很多。另外,还会做一些零食小吃,除了裹粽子,还有炸巧果、煎蒲子饼、炒罗汉豆。嵊州是做麦镬(huò)烧、新昌是吃汤包,总之,这是一个节日,大人们用新鲜的时令食材,做出各种色香味诱人的美食,好看又解馋,因而这一天孩子们会格外期待。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徐晓阳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