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买奥特曼,女孩买小马宝莉。”这些印有卡通动漫形象的卡牌,正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一些未成年人身边的“吸血虫”。
收藏、竞技、社交……各式新玩法层出不穷。在二手交易平台,一些稀有卡已经炒至上千元的价格。在一些潮品店、书店,昔日摆放盲盒的货架,似乎已经被卡牌所取代。
直播玩法暗藏套路
伴随着“入圈”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到了卡牌背后的商机,除了售卖卡牌盲盒外,最近不少直播间干脆开始做起了“代拆”生意。
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主播在镜头前展示消费者挑中的卡包后,即时拆卡、展示并完成打包,这种拆盲盒的方式叫“平拆”。跟自己私下拆盲盒相比,线上直播间既能享受刺激感,一旦抽出稀有卡,直播间便会响起“叮——”的铃声,赢得同在直播间其他人的惊叹。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直播间还推出了不少新玩法:叠叠乐、数小马、推推乐、大非酋等等,在平拆的基础上新增了奖励内容。以数小马为例,每包“小马宝莉卡”包中有5至6张卡,卡面上则画着不同形态、数量的小马,拆卡后计算卡面上的小马总数,不同数量对应着不同的奖励,幸运的人或可直接再获得1盒(30包)“小马宝莉卡”;大非酋则是以较高价格获取一包卡片,如果未开到卡位,则可免费再获取一包,直到开出有等级的卡位为止。如此“以小博大”的玩法吸引了不少人下单,5月28日晚,记者在某直播间观看时,一位昵称前标着数字14的顾客接连获得半盒、一盒的奖励后,直播间瞬间热闹了起来,弹幕中满是惊羡声,主播则赶忙劝围观的观众赶紧下场,下单的人数逐渐开始增加。
而在黄女士出示的消费记录里,其女儿购买的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玩法。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遭遇的“骗局”:有主播在抽出高等级的卡后,利用镜头遮挡迅速调换成了袖子里的普卡;有的人在收到快递后,发现根本不是自己当天选的卡池里的卡;还有资深玩家介绍,拆卡直播间会有各种办法,比如在镜头外搞小动作或是提前抽取卡包中的小卡来控制抽中卡的等级,从而操控下单人的心理……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