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代表风采丨王国洋:耕耘新农田 种出“新花头”

2024-06-04 08:37

来源:

东茗乡后岱山村,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那些地,农民们不光在传统土地上劳作,还学会耕种网络流量这块“新田地”,这离不开绍兴市人大代表、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洋的努力。

三句话,树立新思想

“农民只晓得种茶采茶、种瓜得瓜,还能弄出啥新花头。”这是后岱山村村民过去常挂在嘴边的话。但王国洋可不这么想,他觉得新农民必须用新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此,他特意找人接通了村里的大喇叭,又找来村两委干部,通过每天的书记广播和干部会议,就讲三句话——“网络是新农田”“手机是新农具”“流量是新农资”。

村民乍听这三句话,都觉得挺新鲜,但一时还理解不深。王国洋索性在茶园里架起了三脚架,开起了直播间,没几天就把村里茶厂的茶叶卖了一大半。看到这鲜活的例子,村民们的思想逐渐开了窍,观念发生了转变,认识到“农具不擦会生锈,不懂网络要落后”的道理,对这块抬头看不见举手摸不着的“新农田”和使用的“新农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少人很快将旧手机换成了智能手机,都想通过网络和手机,去看看这片新天地。

一部手机,耕出“新田地”

“王书记,这是我前几天买的新手机,你看怎么样?”一个村民高兴地把一部智能手机拿给王国洋看。

“这部手机是真不错,但它的功能你会用几种?”

“不就是接打电话、看看微信、拍拍照片,别的还能干什么?”

“手机除了打电话,方便生活,还可以用在生产上,用来创造财富。”许多人被他说得一脸懵然。

王国洋看到,虽然许多村民有了智能手机,但对手机的功能了解不全面,应用也只是在普通娱乐上,于是他决心用知识“武装”村民。他特意把县内外网络电商老师和专家请进村,组织村民开展培训,并发动村里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手把手教村民手机上网、拍视频、发抖音、开直播,农民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逐渐学会用手机在网上查农业科技信息,查客户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市场行情,不断通过网络探寻致富新办法。

2022年,在王国洋的牵头筹划下,村里成立了“香茗直播间”,把村里的农副产品、布袋木偶、传统民俗和古道民宿拍成视频,一群参加“茗香女儿”的妇女,穿起旗袍、手执纸扇,搞起了“簪花”直播活动,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乡村生活。近几年,来村里打卡的搞直播的主播和“网红”接连不断,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对民宿的需求越来越大,旺季时一房难求。此外,通过直播销售的茶叶、小红薯等特色农副产品数量也不断增加。去年以来,“香茗直播间”在田间地头开直播100多场,销售茶叶、小红薯等土特产销售额达100多万元。“香茗直播间”带来的看得见的收入增长,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魅力。

两个渠道,织起“民心网”

对王国洋来说,手机既是“新农具”,更是攥在手里的“民心网”。

在王国洋的手机里轻轻一划,便出现“人大代表联络群”“党员群”“妇女之家”“电商工作”“群乡贤群”“村民小组长群”“文化礼堂群”“共青团员群”“民乐群”等10余个群,在群人数达400多人,每天都能收到不少群众意见建议,是个手机版的民意“收纳箱”。今年春节前,“大佛寺”景区要搞大型灯会,急需制作一批红灯笼,但由于不少外地务工人员都返乡过年,一时紧缺人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王国洋主动群发消息、联系人员,成功用一周时间加工好25000个灯笼,既解决了灯会所需,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王国洋总说,代表只有与群众常联系,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问题落实才能更精准有效。今年,在代表日常接待群众过程中,他听到村民普遍反映旅游旺季村前村后堵车的问题。在多次实地考察现场建设条件并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提出利用后岱山“东茗乡大门”的地理位置优势,谋划扩建停车场的建议,为后岱山村发展旅游补齐了短板。

嘀嘟……嘀嘟……手机不停地响,王国洋也一直奋进在为民履职的道路上。

(内容来源: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